第07版:教改前沿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市第一高级中学 张银菊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清晰地表达解决方案的能力。计算思维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Python 程序设计》为例,研究在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贴切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提出合理的预设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向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子问题,并分析问题的特征、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算法思维和创造力得到深化。

探究学习,设计算法。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能够根据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自主、协作探究,选择合适的算法逐步解决问题,归纳算法解决方案,并分析、识别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得算法思维、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培养。教师应起到指导和协助的作用,调控学生探究进度,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问题解决工具等支持。

编程创作,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进行Python 编程语言代码的编写,调试运行之后进行最终验证,完成程序设计作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获得知识与技能系统地呈现出来,同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得到了体现。既能够再次深化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又能使学生回溯问题解决过程,内化学生的算法思维、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学生分小组汇报作品、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小组间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展示作品,巩固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他人经验,开阔思维、激发思路迁移,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

总结评价,启发再创作。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整理和总结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同时对教学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作品的评价和创作过程的评价;还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再创作,使其能够将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迁移,真正地将计算思维能力内化。

计算思维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了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策略,针对计算思维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2022-06-10 市第一高级中学 张银菊 1 1 濮阳日报 c100089.html 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