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现了一些激励学生学习的标语和口号,怎么看怎么不舒服,越回味越不是滋味。比如:“苦学三年,幸福一生”“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进门就要吃苦,怕苦莫入此门”“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这些标语和口号,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心理暗示:学习是苦不堪言的,美好的前程是用学习的苦水泡出来的。
殊不知,在以上口号的重压之下,背着包袱上路,是不能快速前进的;殊不知,一个以学习为苦的学生,硬着头皮学习,是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把成绩提高上去的。
其实,学习是快乐的。快乐地学习,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快乐地学习,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轻装上阵向着心中的目标快速前进,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不仅观点鲜明地指出了学习是人生乐事,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习的层次和境界。只有进入学习的最高境界——乐学,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持之以恒地自主学习,才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千百年来,凡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突出贡献者,莫不如此。
人生最美是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如此。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通过学习,解疑释惑,丰富知识,解决问题,增长才干,从而不断满足求知欲,不断接近人生目标,怎么会不快乐呢?譬如爬山,虽然一路披荆斩棘、艰辛备尝,但内心却是快乐无比的,因为领略到了更多更美的风景。
提倡苦学的人,只是看到了学习的表面,并未深入了解学习的本质。“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好学之人对知识的渴求,就像鱼儿对水的渴求一样,其中的快乐,别人是体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