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6至14周岁中国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群众性组织。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在12至14周岁,所以初中是少先队工作的成熟阶段,也是少先队员离开少先队迈入共青团的转折时期。
团、队工作是否有效衔接直接决定着党、团、队的政治思想接力能否实现。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有助于巩固少先队组织教育的成果,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完成少先队教育任务,激发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同时使少先队员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向共青团组织靠拢,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时代背景
初中少先队团队衔接应当根据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生理、思想、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共产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活力源泉。
2016年颁布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2017年颁布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提出,将“初中少先队与共青团衔接”作为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的重点工作。2019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制定《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递进式开展分批入队、分段教育、分级激励、推优入团,培养爱国、爱民、爱党的朴素情感。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在新时代背景下,少先队发展跨入快车道。
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是少先队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致少先队建队70周年的贺信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先队员和少先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突出了少先队的政治性,对少先队员健康成长提出了重要要求。2022年是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对共青团提出了四点期望,激励共青团员牢记初心使命,听党话、跟党走。新时代背景下,市第一中学务实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积极促进团队衔接,开展团队教育活动,带领少先队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让红领巾更加鲜艳,致力于培养一批卓越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
按照团省委关于“共青团组织要做好全团带队工作”的精神要求,市第一中学团委以“队为主体,团为核心,队团共兴”为指导思想,把“加强初中少先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一体化”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团队衔接的有效机制。
以团课学习为载体
促进团队有序衔接
培养入团积极分子,搞好团前教育,推动团员发展,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校的常规途径是开设团课学习。
为有效实现团队衔接一体化,市第一中学在团课学习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建议各中队开展两课时的团前教育学习,让少先队员对共青团有一定的认识,促进团队融合,激发队员们对共青团的向往。优化少年团课学习体制,3位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师分别开设3课时关于五四运动和共青团团史、共产党党史的课程;校党委书记带头上团课,实现“党—团—队”之间的引领与衔接;规范团课结业机制,通过考试实现淘汰制结业。一年试行下来,队员们喊口号的现象大幅减少,入团动机较之以前更明确、更积极、更接地气。
以团队仪式教育为抓手
增强团队衔接意识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征,市第一中学制定了分层培养目标,开展“七年级强队、八年级建团、九年级强团带队”序列化活动。这是学校团委、少先队组织结合各个年级段的主题仪式教育开展的活动,是团队教育的重要形式。这种有针对性的组织教育,实现了初中团队一体化、活动一体化建设,从而让全体团队员从中找到身份光荣感、使命感和组织归属感。
以团队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
推动团队规范管理
市第一中学精心组织并热忱鼓励团队员勇敢参与多姿多彩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洗礼。
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受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的融会贯通,在生产劳动中脱胎换骨。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是全国著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校每年都会组织各班优秀团队员代表,尤其是入团积极分子前往体验生活。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听李连成讲述那一段属于他们的奋斗史,把“吃亏是福”的精神传授给在座的每一位师生。最后一站一定是学校,城乡的孩子们欢聚一堂,我们赠送给他们崭新的书籍、学习用品,他们回馈给我们亲手绘制的图画、亲手种植的土特产。
远足去历史博物馆、城乡规划馆,在古今文明的交汇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团委的精心组织下,全体团队员步行去五公里之外参观城市馆藏、享誉海内外的“中华第一龙”、字圣的栖息地仓颉陵、中国大姓张氏始祖挥公墓。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与日新月异的时代精粹彼此融合、交相辉映,给学生们以强烈的震撼、深刻的启迪,更激发了一代代红色少年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的勇气和动力。
充分发掘本土红色资源,在革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奋发图强。清丰单拐革命遗址、黄河故道的将军渡、无数英烈的栖息地长青陵园,都是每年必定要拜谒的圣地。讲解员娓娓讲述着一部部红色经典、一段段党史传奇,“解放全中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诸如此类的标语饱经风雨却清晰可辨,艰苦卓绝的“小米加步枪”却拯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红船精神、五四精神、抗战精神、解放精神震古烁今,再联系北斗巡航、神舟飞天、空间站宇航员凯旋,“中国崛起,我的责任;民族复兴,我的使命”成为每一位团队员心底的最强音。
建立红色志愿长效机制,啄木鸟志愿服务队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由团队员组成的校啄木鸟红色志愿服务队开展主题活动已经风雨无阻第四个年头了。他们高举着红色志愿旗帜,足迹遍及家乡的山山水水、城市的角角落落。每周一次的社区清洁、文明宣传,每月一次的爱心粥屋给环卫工人送温暖、社会福利院给孤寡老人和残障孤儿等送爱心,每学期一次的爱心义卖、慈善一日捐活动等,这些活动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和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啄木鸟志愿服务队逐渐成为全校志愿者统一的称谓。现在每个班级都有啄木鸟志愿分队,每名团队员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各式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锻造共青团品格,把红色精神发扬光大。中队委、团支部根据个人表现每周量化考核、每月评优评先,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政治进步的必要条件,促使青少年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施展抱负。
因成绩突出,市一中校团委先后获得2019年“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2021年“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2022年因团队工作突出,被团省委表彰为“河南省中小学党建带队建示范校”;学校大队辅导员吴明召老师光荣当选2021年“河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张金宇老师等多名中队辅导员被评为“濮阳市优秀中队辅导员”;张炜康同学、陈佳硕同学先后被评为2019年、2020年“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等。
总而言之,加强团队衔接是初中少年成长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初中团队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党和社会对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有着无限的期待,我们必须充分重视中学少先队工作的开展,强化团队之间的充分衔接,把少先队工作实实在在、认认真真落到实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河南省少先队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少先队初中阶段团队衔接问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1S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