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前沿

“双减”背景下的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性有意义的智力或技能活动,对于学生建构生活意义、增进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能具有积极作用。“双减”政策实施后,作业设计要“减量提质”,教师该如何在布置作业上花心思?

大单元预习作业。在每一章学习之前,把通读这一章教材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这项作业称为大单元预习作业。核心素养时代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教学的关键,预习能力是学习关键中的关键。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需具备的重要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先从课本研读做起。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讲,所学知识都是螺旋上升的,所以在每个单元学习的初始,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个单元和以往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再找到其中的拓展与区别。大单元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精准目标,找出本单元与各课之间的关联,厘清单元内层次关系,还能找出新旧知识与单元要素上下勾连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结构化掌握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分层设计常规解题作业。作业以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拔高的形式设计,通过层层递进的习题,让学生逐步学会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作业具有挑战性和自主性,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激发了学生完成的兴趣。通过分层设计当中的进阶挑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度、成就感。

多梯度的设计问题。在作业中设计问题时,尽量让问题的起点低、入口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由易到难的设置问题,使学生踏着阶梯探索,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可以记录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记录身边的数学故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给数学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每周让学生坚持写一篇数学日记,可以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思考,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运用数学思维,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制作单元错题反思卡。在进行完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单元错题反思卡”的作业。内容包括:本单元错题摘录、研究总结“犯错”特点、规划“少出错”练习计划等。学习就是一个“发生错误—研究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出错是发展中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参与找错、议错、辩错,使他们明确错误的所在、错误的原因,才能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获得正确的知识。

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老师将持续关注学生的知识总结与结构化思考能力。学生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关键词厘清内容重点,深入挖掘知识点内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得以再现,对已有的知识查漏补缺,把零散的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评价提高有效性。作业的评价是教学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作业的评价方式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评价为主导的模式,加入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的方式。在自评的过程中,在察觉自我完成较好和不够好的地方进行打星评价,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反思,做到深层次的自我认识,培养学生的成长性思维。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双减”政策赋予了老师对作业设计更广的思考空间,借力“双减”政策的东风,要紧扣单元要素设计有效作业。在充分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统筹整个单元所学知识,围绕单元重点目标,在每小节的作业中有梯度地落实数学要素的训练,设计有趣的个性化作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有温度的课后时光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市第五中学 李彩红

2022-12-09 1 1 濮阳日报 c109444.html 1 “双减”背景下的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