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苑拾荟

如何引导学生读好书

市实验小学 李桂荣

1月1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教师是引导学生读好书的直接推动者、引导者,给学生推荐什么样的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阅读经历、阅读审美、阅读观念。教师只有在烟波浩渺的书堆中学会发现好书、甄别好书、推介好书,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读好书。那么,哪些才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书,平时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好书并激发阅读呢?作为教师,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起。

教师要有正确的“好书观”

俗话说,开卷有益。作为教师及家长,有责任帮助他们选择好书,好书必定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书。这样的书,可以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经典名著,也可以是充满时代气息又积极向上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新锐作品。这样的书,会让学生爱不释手,学生愿意花时间反复去看。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与美相遇,发现美、走向美,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从而打好人生底色。

面向学生,我们评价一本书好与否,可以从两方面来考量。一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要能体现国家意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教育者,要鲜明地表达立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确、鲜明的价值取向。二是从核心素养培育上来看,要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要能培养学生热爱国家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和崇尚求真创新的品质。

要将好书呈现在学生面前

小学生处于养成阅读习惯、树立阅读观念、培养阅读价值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有层次的引领。作为教师,要经常将好书带到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身示范,在学生面前手不释卷。如果希望学生成为爱读书的人,教师首先要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见过的最爱读书的人。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只有教师带好头,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陪伴者,尽量每天都和学生在固定时间进行阅读。

2.借用教材,以课文为轴心巧妙拓展。教材是一把打开课外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把握好了,就能把学生引进书的宝库,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精神财富。比如,学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推荐阅读《周恩来传》,这样“由一篇到一本”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而逐步构建学生的阅读体系。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考查到一本好书,我会带着这本书来到学生中间,选择书中最精彩的情节,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往往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到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世界。正当学生期待下文时,我就告诉他们,要想知道更多内容,就要去阅读这本书。

要培养学生发现好书

美国诗人狄金森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中写道:“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那样,把人带向远方!”遇见一本好书,犹如一场美妙的旅行,既有看得到的风景,又有看不到的远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发现好书,我们可以着重于这样两个方面:

1.关注经典著作。当学生的判断力、阅读量还不够时,那些经过时间沉淀、口碑良好的经典书籍就是第一选择。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名家、名出版社、名书单、名奖项几方面寻找好书。名家,比如鲁迅、巴金、萧红等;名出版社,比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少儿出版社、湖南少儿出版社等;名书单,可以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推荐的必读书;名奖项,比如国际安徒生奖、林格伦奖、中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奖等。

2.关联已有阅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并表现出一定的阅读兴趣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书中发现隐含的好书。比如,学生可以阅读作者引用或批判的书籍,以此补充知识空白,锻炼批判性思维;或者选择学生喜欢作家的系列书籍、同一类型的著作等。

同时,在学生“慧眼识书”的能力形成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学生在不断地试错过程中,就会对比出书籍质量的差别,从而建构高阶阅读的模型,逐步形成健康、科学的阅读价值观,最终抵达“悦”读的理想境界。

2023-02-14 市实验小学 李桂荣 1 1 濮阳日报 c112376.html 1 如何引导学生读好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