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学生巩固知识并发展成娴熟技能,同时,也为了避免将大量练习压到课外,减轻学生负担,加强课堂练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
科学把握练习时机
课堂练习时机的选择,不能盲目、随意和主观。课堂练习,是讲解之前的反馈,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起铺路架桥的作用。课堂练习有讲解之中的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积极思考,深入钻研课文;另一方面,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调整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课堂练习还有讲授之后的练习,以便复习巩固,强化记忆、查缺补漏,由熟到巧,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不管是哪个环节,采用哪种练习形式,教师都要把握住最佳时机。而把握最佳时机,不但要理解和掌握教材以及“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要求,明确课时训练目标,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身心地投入课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掌握学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练的兴趣,调动学生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练习题的设计要保质保量
为了高效利用课堂上极其珍贵的练习时间,练习题一定要认真选择,保证质量、控制数量。
保证质量是指:1.练习题的训练目标明确、难易适中,学生“跳一跳,能摘到”;2.典型性强,能举一反三;3.技巧性强,能启迪智慧;4.趣味性强,为学生喜闻乐见;5.综合性强,能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控制数量,是指不能见题就做,要讲求时效,不但要注意练习题对巩固已有知识的覆盖面积程度,还要注意合理有效地利用练习时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做完,或题量太少,都不算数量控制合理。
重视练习过程
课堂练习的过程,既不能平铺直叙,又不能使训练一步到位,学生望尘莫及。教师要始终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不完全到完全,螺旋式上升,使练习有台阶、有层次。更重要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思考。比如,学生正在小组讨论或阅读思考,教师绝不能急躁冒进,频繁催促逼问,也不能以自己的讲解或结论去代替学生的思考,而是要从旁点拨,引导学生走完练习全程。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检查、有评价,这对学生是一种督促,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不能忽视评价的作用,成功的评价,可以使学生知得失,还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了某些知识,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扎扎实实,严格要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练习中不断提高。
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练习要时时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所设计的题目要具有普遍性,以启发全班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提问检查要覆盖各类学生,要避免少数学生会做、多数学生处于消极状态,防止课堂变成“尖子生”活动,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
注重练习设计实践性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正在被一种新型的课堂结构所取代。新结构面向社会、面向实践、贴近生活,因此,课堂练习设计也应注重实践性。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完成小练笔:《竹子》《蜜蜂》,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总之,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要精心设计,并使之优化,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双减”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