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让我们重新审视课程和教学,尤其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长远的方向。如何落实素养目标,经过近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反思,我们的课堂活动、作业练习都更加注重素养培养和能力提升,有了更丰富灵活的呈现形式。为提升数学素养,我们设计的探究性活动作业让我感触很深,下面分享一下实践感悟。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源于新课标的指引以及刘善娜老师的启发。正如刘善娜所说:“学生的话那么长,想法那么有意思,如果没有让学生说出来,我就看不到他的这段思考——那么珍贵的、能让教师反思的思考过程。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很难看到、听到每个学生的想法。所以,我想设计能看见学生思考过程的数学作业。”这样的想法让人心潮澎湃,我也想让学生像写日记那样,把最原始、最纯真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
孩子的探究力和表现欲在探究性实践活动中让人欣喜。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我设置了生活描述型、问题分析型、单元综合型、知识拓展型等探究性活动作业。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操作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在学习长度单位之初,让学生回家测量常见物品的长度;单元学习结束时,说一说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长度。当学生交流搜集的物品长度信息时,真为他们新奇的想法点赞,像筷子的长、书桌的长宽高、鞋子的长、小狗的尾巴长、电脑显示屏的长宽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了解了更多熟悉物品的长度,还对喜爱的事物有了进一步探究。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既巩固了长度单位知识,又积累了生活经验。
结合学生好动爱画的特点,在学习表内乘法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喜爱的图案画出题意,既帮助他们理解题意,又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认识时间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时和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认读时间,可以让学生画出日常学习计划表。在精美涂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审美情趣,又巩固了时间的知识,还培养了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学习克和千克后,可以让学生开展小调查,搜集了解更多有关质量单位知识,开阔眼界。再比如,某一知识点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开设错题医院,讲述易错题及注意事项。单元学习结束后,通过画知识图进行单元梳理总结,既巩固记忆,又深化理解。
让学生动起来,让思维跳起来。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讲题、画图意、画知识导图、写日记、课外知识调查、开设思维讲堂等。探究性作业正是有深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或拓展其外延,或融合打通知识壁垒,或探究升华其内涵,不知不觉中知识有了更多的色彩。
每周一主题的探究性作业,让课后学习有了新意,添了生机。通过探究性练习活动,学生在体验生活、调查探究中积累了生活智慧。在综合应用知识探究练习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眼光、思维和能力在丰富灵动的考验中不断得到锻炼,综合应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探究性活动的实质就是注重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挖深知识内涵,丰富知识外延的实践练习。继续学习实践,不断反思改进,让探究因兴趣而生花,不断提升作业活力,丰富思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