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翻开《朗读手册》,便被这句醒目的话打动。
十年前,我和女儿开始携书共读,七年前,儿子加入阅读的队伍,从此,书便成了我和儿女的交流方式,家中几千册的藏书见证着我和孩子们的共同成长。截至目前,我们借助录音软件已经录制了几千条音频故事,收获了许多小粉丝,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专注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亲子阅读是一条幸福的不归路,要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终身以书为友,实现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家长身体力行地带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亲子关系也在阅读中更融洽。怎么共读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1.录音打卡记录,发起六年挑战。我和孩子爸爸商量,每晚早点回家,像爱丽丝的父亲那样,和女儿、儿子来一场六年或者十年之约,做好长足计划,每晚睡前至少半小时,利用录音软件记录每日所讲,轮读、点读或者分角色读,让数字来见证共读的成长。
2.做好阅读前准备,边读边交流讨论。阅读之前,我们都会先浏览一遍,列出一些带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诸如词语的意思、情节的预测、对书中人物的评价等,在轻松愉悦的讨论中引导孩子“向着文字更深处漫溯”。
3.读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留悬念。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当你把悬念最大、最精彩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读给孩子听时,一般不会有孩子拒绝。等吊足了孩子的胃口,你再为“忙”找借口,把书放在那里,孩子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捧起书,去探寻书中的奥秘。
4.留存日常话题,无意中巧用心。作为家长,我会时常关注同龄孩子爱读的童书,抽出时间翻读下每学期的必读书目,在茶余饭后和孩子们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语言等。不经意地和孩子聊书,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爸妈的关注,还会找到阅读的成就感。
5.开展读书交流,反复咀嚼常留香。每读完一本书或者一套书,我们都会在每周家庭会议上进行读书交流,有时演,有时辩,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收获,或者找到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全家共读、共赏。孩子从输入到输出,阅读交流倒逼孩子再阅读,感知精华,内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