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得流感的学生,我也未能幸免,上课一直咳嗽。下课后,小源马上走过来问:“老师,你感冒了吗?”我一看是班里最淘气的学生小源,故意生气地说:“是啊,老师带着病上课,你还气我!”“哦,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气你了,你坐下歇歇吧。”说着他搬来了一个凳子让我坐下。
他的举动让我很吃惊,平常那么爱捣乱,今天是怎么了?原来他也有可爱的一面,只是我没有发现。这件事让我深有感触,这也是我们大部分教师经常遇到的事情,是我给他贴上了“淘气鬼”的标签所致。
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正在讲课。突然听到一声大叫,班里顿时乱了起来,我循声望去,找不到是谁,同学们也都说不知道。我看了看,发现最爱捣乱的小源坐在那里,我心想,他平时就爱出风头,这次肯定也是他!
于是,我就问小源:“是你吗?”他连忙摇着头说:“不是我!”“不是你?那能是谁?”我没好气地说。“老师,真的不是我!”小源一脸委屈,我看他脸憋得通红,快要哭出来的样子,难道我冤枉他了?
下课后,我经过了解才发现,原来是坐他旁边的学生墨囊漏了,不禁大声惊呼,又怕老师责骂,所以不敢承认。后来,我向全班的学生说明了事情经过,并真诚地给小源道了歉。
错误的认知让我觉得,课堂上表现不好的孩子其他方面也不会太优秀,却殊不知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平等、尊重与真诚。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凭片面的主观意识,更不能随意给学生“贴标签”,这样会把学生局限在某个框框内,不利于对学生的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遵从多激励、不贬低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行为评价,不能用消极负面的语言去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作任何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