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八中学 高运
一、案例描述:
“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家总是故意搞破坏,把阳台上精心培育的兰草拽掉,把她弟弟最喜欢的玩具扔掉,和弟弟打架,批评她,她和弟弟的矛盾会更激烈,我快被他们两个弄得崩溃了。我该怎么办呢?”小敏妈妈无助地诉说。小敏是一名初二女生,品学兼优,在校表现优秀,老师眼中的她和家长描述的形象截然不同。
二、原因分析
通过与小敏妈妈的交流,我分析其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如下:
心理关注不足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青春期的开始,青春期的孩子发展变化迅速,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冲动。他们在逐渐适应自己的“长大成人”,更需要父母家人的关爱与陪伴。但由于弟弟妹妹的到来,父母对其关注度明显降低,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感觉被边缘化。作为孩子,他们会想方设法赢回父母对自己的关注,通过做“坏事”来吸引家人的注意,是方法之一。
教育方法不当
小敏的妈妈在孩子发生矛盾时,经常批评姐姐小敏:不懂得心疼父母,不知道照顾弟弟。妈妈觉得,年幼的弟弟理应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而孝敬父母、友爱弟妹也是小敏该懂的道理。但现实问题是,处于青春期的小敏,同样需要父母的呵护,甚至应得到更多关注。家庭教育的不公,母亲教育的感性,导致亲子间缺乏有效沟通,更易引起逆反心理。
父亲教育缺位
古训有言,“父,家长举教者”“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小敏和弟弟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父亲教育缺位现象。小敏的父亲常年在外奔波,而母亲也要工作和照顾家人。一个焦虑的妈妈和一个缺位的爸爸,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理性的指引和刚性的教导。这对于孩子的规则意识、性格培养、格局形成等都是不利的。
针对施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多孩家庭会越来越多。针对这类家教问题,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指导。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遵守平等、公平原则,进行有效沟通,父亲要调整工作时间,参与家庭教育,担当教育责任。处理两个孩子发生的矛盾时,要公平对待。父母在教育姐姐爱护弟弟同时,要教育弟弟守规矩,尊重姐姐。这样孩子心理会觉得平衡,心底的柔软一旦被唤醒,会自觉的爱护、照顾弟弟!事实上,小敏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个大工程,需要面对许多个性化的问题,找到针对性解决方案。这样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