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含义
体育课程一体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多个方面,而非聚焦在某一个视角,其内涵可集中概括为“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具体而言,是分别从内容、评价、目标、实施等多个维度共同呈现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本质。
内容上把握上下学段“纵向衔接”
体育课程内容要注重上下学段的衔接,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应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段学生体质发展的需要。
评价上体现相同学段“横向一致”
通过评价,不仅能激励和监督学生进一步学习,还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新课标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外,还把学生平时的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之中。这种“横向一致”的评价更能相对准确地反映学习效果。
目标上保持各专项运动“内在统一”
体育运动项目种类多,有球类、田径、武术、健美操、游泳等,无论哪项运动都是增强学生体质,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从而对人体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过程。各项运动都保持目标维度上的内在统一,才能充分体现专项运动的综合育人价值。
实施上注重内外修学“形式联合”
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和实施的策略,解决好体育课程实施的各种问题,才能真正推进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体育课程的实施涉及面广而复杂,如何有效实施也是体育课程一体化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之所以提出注重内外修学的形式联合,是要突出大课程观,更系统、更全面地确保体育课程一体化,综合实现学科的育人功能。
体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教授指出:“体育课程一体化是这个时代的召唤”,对孩子的现在与未来,对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一体化是新时代体育课程的需要,学校要给予条件保障,“上好体育课”,除了开足、开齐,还要保证质量,掌握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方法的同时,校内、校外,课内、课外联动配合,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确保学生能每天锻炼一小时。形式也要多样化,例如:学、练、赛等。只有这样,体育课程一体化方能有突出成效。
总之,体育课程一体化对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