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在“读教思写”的大道上自强有为

—— 记中原名师市第三中学教师董金刚

董金刚,濮阳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河南省中原名师。从2003年7月至今,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摸爬滚打了20年的董金刚,边教边读,边思边写,度过了“淡而有味”的语文教学与研究时光,收获了岁月沉沉甸甸的馈赠。

一、迷茫中寻求方向

刚参加工作时,邯郸学步式的课堂教学带给董金刚的不是轻松,而是自卑和迷惘。怎样走出迷茫,获得自己的教学勇气和智慧呢?他想起了大学时老师推荐的语文教学期刊。自2005年始,他订阅了期刊《语文学习》《语文建设》,每月研读专业期刊成了他最幸福的事。通过文字,循着优秀同行的足迹,他一步步走进课堂教学的天地。

2007年备教《孔乙己》的情形记忆深刻。怎样才能上出一节真正的小说阅读课呢?重读期刊发表的有关《孔乙己》教学的文章后,董金刚精选了三篇文本鉴赏论文研读,并学习钱理群、孙绍振“文本细读”与“还原法”的文学阅读方法,潜心备课后,他放手让学生直面文字,按平日读小说的感觉来读,学生们逐渐有了发现和疑问:“文中第一段说‘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后面说‘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为什么后面两处用‘大钱’不用‘铜钱’呢?”他顺势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鲁迅对话,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新见迭出。课后,他整理出课堂实录《铜钱·大钱·十九个钱》,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师“鲁迅作品教与学”征文一等奖,他的眼前出现了一片成长的曙光。

二、研读中反思写作

董金刚坚定了研读语文教学专业期刊的专业发展之路。自2008年,他又增订了期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和《教育时报》。每次参加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后,他都进行反思,一次次收获、一篇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顺势而成,他的《莫把哀情付笑场》《直接模仿不如潜心会文》《立竿见影的诵读指导》等十余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

自2006年至今,借助中文核心期刊搭建的平台,他研读了王荣生、李海林、王尚文、孙绍振、郑桂华等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名师的代表性论文论著,学得的理念指导着他日常教学教研实践。

三、挫折中自省自强

参加优质课竞赛等是教师成长的必经过程。2009年遭遇职称评比失利后,董金刚在胆怯、紧张、压力中走向优质课竞赛活动,从说明文阅读课到散文阅读课、作文课,从市二等奖到市一等奖、省一等奖,他获得了6张优质课证书,终于,在2012年被评上了一级教师职称。着力于优质课参赛的同时,他也继续坚持专著阅读和论文写作,凝练教学主张,《阅读教学切忌以图代文》《细微之处见精神》等论文相继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

经过层层考核,董金刚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2021年度中原名师,自此,他更专注、更勤勉、更专业地阅读、实践、思考、写作,向着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的目标迈进。通讯员 贾林秋

2023-06-27 —— 记中原名师市第三中学教师董金刚 1 1 濮阳日报 c120618.html 1 在“读教思写”的大道上自强有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