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市实验小学 向敏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抓住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始终处于兴趣浓厚的良好状态,对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

一、增添体育器材

体育活动场地增加,运动器材设施完备,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加,从而尽情地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长此以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逐渐培养起来。

二、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目的、教材内容、运动规律和学生实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通过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三、及时积极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评价学生也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在评价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体能、技能,以及态度、心理和行为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考核时,注意评价体系的难度和强度,要适合学生当时的思想现状和身体素质,以帮助小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四、创设多种游戏,活跃教学氛围

利用课堂游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中适当加入一些竞赛性游戏,避免了动作练习的单调与枯燥,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体育课氛围,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的效果,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在长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在遇到困难时悲观无助,此刻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抚情绪,给予支持和力量。即使学生与教师偶尔有不愉快,也会一同去面对和解决,避免误解与隔阂的产生。任何教学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内涵,融洽的师生关系伴有积极的心境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教师通过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从内心感受到学习体育的快乐。

2023-06-27 市实验小学 向敏 1 1 濮阳日报 c120619.html 1 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