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苑拾萃

让“入学焦虑”变“入学期待”

市实验小学 支俊花

落实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可以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孩子从学前教育阶段进入学校教育阶段,是其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过渡期,是否能够平稳顺利度过,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需求的满足、幼儿园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孩子在学校里的诸多行为,都映射着家庭生活的影子。家长应该重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要正视幼小衔接的特殊性、复杂性,研究儿童成长规律,摆正家庭在学校、社会之间的位置,积极承担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责任。

一、转变思想 构建共育关系

“双减”政策的落地,很多人调侃拼爹拼妈时代的到来。事实上,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仰仗父母的学历、财力,而是依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素养、水平以及维护亲子关系的能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面对家长幼小衔接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促进家校共育主体保持统一的教育价值观念,共同服务幼儿成长进步。“双减”实行后,家长应做出怎样的回应呢?

1.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不是仅盯成绩。家长应发挥示范作用,为孩子树立标杆榜样,引领儿童健康积极成长。

2.坚持亲子阅读:亲子阅读除了可以让孩子增强语言能力及知识、提升写作能力外,更能达成感情交流、经验传承与全家休闲娱乐之效果。家长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3.坚持体育锻炼:家长要积极带动孩子进行体育运动,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育,主动积极参与锻炼磨炼意志。

二、培养孩子多种能力

1.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

“双减”背景下,孩子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角色的改变。幼儿园孩子是被照顾的身份,进入小学后,儿童由被照顾者变成学习者,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不要事事代劳,有意识的布置任务,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独立自理的能力。

2.培养儿童合作交往能力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活,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多创设情景、多设计合作性任务,协助让孩子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完成,通过口语交际教会孩子正确的社交语言。在合作学习中展现自我,不断增强社交能力,确保孩子们顺利适应新的小学学习形式。

3.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

“双减”实施后,孩子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学习与生活作息的时间安排应当保持均衡合理,确保学习任务高效完成,且养成合理的学习习惯。有效规划促进自己未来更好地发展。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既要求教师结合教育理论基础准确把握孩子的发展规律,时刻了解孩子未来的教育动向。又要与家长构建良好的合作环境,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助力,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完成未来的小学生活。

2023-09-05 市实验小学 支俊花 1 1 濮阳日报 c124620.html 1 让“入学焦虑”变“入学期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