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华龙区第二中学 王香萍
前言:若想让班级管理工作高效进行,就需要班主任从班级真实情况入手,围绕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恰当有效的管理方法。并提高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将其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实现科学管理,推动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落实以生为本教育理念
以往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常会围绕自身意愿实施管理工作,且应用较为强硬的管理方法,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最终导致管理效果不佳。为解决该问题,现阶段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期间,应时刻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他们人格及自尊,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关心及帮助,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班主任形成信赖感,建立新时代良好师生关系。譬如,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此时期他们性格较为冲动,极易因各种小事争吵,班主任在解决该问题时,切勿直接对两者进行批评或惩罚,而应先让双方冷静下来,随后问清事情发生原因,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冷静进行思考,逐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如此德育教育效果将更加明显。
二、强化德育意识 创设积极向上班级氛围
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环境对他们而言有着较大影响,为此班主任把德育元素渗透到班级管理时,应重视强化自身德育意识,班主任应以身作则,在生活及教学中规范自身一言一行,为学生建立榜样作用;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构造积极向上班级氛围,使集体环境更加和谐、友善,此外还可组织多元化活动,以此让学生在良好班级环境中逐步强化自身各项能力。
三、制定班规 形成良好班风
在初中班级管理期间,班规的设定尤为关键,为确保班级管理成效,班主任在融入德育教育过程中,即可把德育元素渗透到班规班纪制定中,让班级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及有效性,进一步构建良好班风。首先拟定班规时应紧紧围绕班级真实情况,并将学生守则相关内容贯穿进去,以此明确班规班纪初稿,且在其中添加德育元素,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等。其次鼓励学生融入到班规制定中来,让他们形成参与感及认同感,进一步使班规落实到位。最后,在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还需围绕班级管理成效和学生真实情况,针对班规实施优化及改良,利用此方法将德育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为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元素,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与口头讲解德育内容相比,实践活动将更好的提高学生德育体验感,帮助其形成正确三观,让德育教育价值得到整体展现。并且班主任还应认识到组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将其与德育元素有机结合,借助这部分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譬如,班主任可利用开展德育班会,打造实践性德育活动,带领学生观看与德育有关的影视资料及纪录片等,班主任还可带领他们到养老院参观或进行重走红色足迹等多元化活动,与养老院中老人展开交流,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形成乐于助人、感恩及红色精神等意识,使其思想受到积极影响,逐渐形成正确三观,推动其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
结论:综上所述,将德育元素贯穿到初中班级管理整个环节,对推动两项工作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为此,班主任应加大对两者的融入力度,将德育和班级管理的现实意义完全展现出来,借此创设出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华.不忘初心,做麦田的守望者——新时代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的思考[J].新课程,2021(37):224.
[2]戴晓燕.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J].读写算,2021(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