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和英语新课改的推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丰富的语言输入才会有精彩的语言输出,在缺乏英语语境的学习中,阅读成为影响输出的一个必然因素,而阅读量的积累,单靠课内是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拓展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体验阅读的过程,为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乃至文化理解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推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自主性与干预性指导阅读
自主性阅读对学生的自觉性和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家长往往也不能给予帮助,学生大多只停留在泛读阶段,单纯自主地阅读可能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迟滞,只做到浅阅读。所以,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干预,读什么,什么时间读,怎么读,如何做笔记等,让学生掌握可行的阅读技巧,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泛读10分钟。教师只需适时和家长沟通,推荐不同阶段适合学生的读物,并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及时给予指导即可。
帮助学生优化阅读资源
阅读书籍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及阅读习惯。明师研究院策划出版的“China Style”系列,让学生用英文讲述传统中国故事的同时,还用原汁原味的视角了解西方文化。此外,学生课外分级读物有《丽声英语》《黑马阅读》《典范英语》《海尼曼英语》等。教师帮助学生筛选书目,学生自愿选择。学生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籍也可在班级里进行交换,优化阅读资源,扩充选择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
增强学生阅读体验感
学生在阅读前期,回归到课外阅读的本质,读后不必进行相关阅读测试或记录,初步建立阅读良好体验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籍,无压力进行阅读、持续性默读,让学生阅读且“悦”读。
学生要树立一个可以做到的大目标,把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再拆解为每天从第几页读到第几页,做阅读记录。教师要制订可行的评价措施,如设置阅读卡,阅读思维导图评价,美文朗读评级等;班级定期开展阅读交流分享会,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展示成果,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课不能采取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享受的一件事,让学生都成为高明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