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金堤

书的五个『最』

□ 姚法臣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曾说,书是人类最安静和最长久的朋友,也是最平易近人和最具智慧的顾问,还是最有耐心的良师。这五个“最”,把书的特质表述得非常深刻和到位。书籍作为朋友,永远在那里。书籍作为顾问,它是博大的,不拒绝任何人,尽管这些伟大的书籍都是由伟大的人物创作的。书籍作为良师,它兀自沉静,经得起任何读者的折腾。

现在,写作的人太多,真正读书的人太少。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标准不是每年产生了多少垃圾书籍,而是国民每年到底读过多少有价值的书籍。关于读书,我的观点是为热爱而读书。读有趣的书,读智慧的书,读奇书。当然,最重要、最靠谱的还是读经典。

最好的读书方法是顺其自然,而不是对读书的时间和页数作机械的规定。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服从自己的天性,因为凭着个人的兴趣去读,才是最佳的读书状态。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曾建议读者,不要读当年出版的新书,不要读名不见经传的书,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我经常会碰到一些朋友问,读什么书好?我反问他读过“红水西三”没有?对方通常会问,什么意思?我说,就是四大名著啊。他说知道。我说我知道你知道,我问你读过没有。他说没读过。我说那就从读四大名著开始。

有个笑话说,什么是经典呢?经典就是人人都知道,但人人没有读过的书。其实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这是现实存在的真实状况。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至极。

一个理想的读者,总要读几部别人不读的书。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学者西川说,读不懂的书,培养了他对文化的好奇。也就是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塞缪尔·约翰逊所说的最清醒、最狂野的陌生性。

经典伟大,因为它们是照耀人类文明存续下去的灯塔,没有这些经典书籍,我们就丧失了精神依存的土壤。经典伟大,我们读者同样伟大,因为读者是使经典复活的人。一本没有打开的书,是没有生命的。

很多年前,我读过一篇德国作家沙米索的小说《出卖影子的人》,印象深刻。一个青年因为生活贫穷,向灰衣人(魔鬼)出卖了自己的影子而成为富豪,也因此赢得了爱情。正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人们发现他没有影子,非常恐惧地躲避他,因为只有鬼魂、幽灵没有影子。他不敢在光天化日和有月光的夜晚出行,未婚妻也因此离开了他。这时候,灰衣人建议他出卖自己的灵魂赎回他的影子。青年犹豫再三,还是断然拒绝了。他把魔鬼给他的钱袋抛进深渊,自己隐居山洞,研究大自然,写下回忆录。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是一场缓慢的时间旅行。在我们疲累的工作之余,还有心情打开一本书,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读书与不读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观。我们因读书而获得的智慧、记忆和温暖,足以让我们沉着地应对人生乃至整个社会面临的至暗时刻。

法国作家夏尔·丹齐格说,不读书的人是目光短浅之徒,读书的人是目光远大的人。为什么说读书的人目光远大?同为法国作家的普鲁斯特在《论阅读》中说,书能将读者带往别处。善于读书的人,永远不会孤单。

活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最值得为自己投资的,就是读书。因为读书给我们带来持久的智慧和快乐。读书带来的能量是我们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的慧眼,读书的人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光,我说的是光而不是所谓的风景,当然看见光不是目的,而是内心的光。这种生发于内心的光芒,足以牵引我们走向各自的风景。

2023-11-02 □ 姚法臣 1 1 濮阳日报 c128100.html 1 书的五个『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