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专刊·校园综合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范县第二小学 刘霞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既可以帮助教师巩固和落实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业布置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教师要从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作业常出现的问题

1.作业含金量过低

作业习题的内容没有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常出示毫无思维考量的习题,题目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作业形式单一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记牢公式,作业习题一般是让学生运用公式解题,但机械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教师应在改善作业布置的形式上狠下功夫,通过合理设计数学作业,达到优化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作业内容一致

没有层次性是作业布置的普遍现象。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教师主动研究教材,使作业能够适应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传统数学课堂中,全班学生的作业统一管理,采取同样的标准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拉开距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布置分层作业,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并获得发展。

1.作业分层 学生各取所需

通过分层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与能力选择题目并完成,这样既能帮助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知识学习程度,又可以有效地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

2.创新作业形式 转化实践活动

教师需明确,作业形式不只有纸笔作业,要不断创新并丰富作业形式,可以把作业转化为课外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作业效率。

3.重视与生活联系 增强学科实用性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忽略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与工具性及其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不利于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可以将作业与生活联系,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增强作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学科的工具性。

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发挥作业的教育功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生活、健康成长“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023-11-21 范县第二小学 刘霞 1 1 濮阳日报 c129733.html 1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