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翻开书页,也许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但是“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
着眼起步阶段 鼓励为主
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读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使每名学生在小学阶段都能与书为伴,茁壮成长。刚刚进入识字阶段的学生,识字量少,需要用他们感兴趣的读物引导,书籍内容情节和语句不能过于复杂,便于学生把握和复述,内容还需有一定深度,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有声读物和图画书是帮助这一阶段学生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的好帮手。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讲故事,读绘本,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在他们心中种下阅读的种子。
营造轻松氛围 激发兴趣
阅读氛围是无形的,却是关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其养成自主阅读习惯,让学生不断充实自身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科学规划内容 择优而读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教师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尽可能顺应不同年龄段、不同个性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例如,对于一、二年级学生,鼓励读童谣、儿歌和童话;对于三、四年级学生,尽量选择更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中外神话、科普知识等读物;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要慢慢引导他们阅读适合小学阶段的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经典、优秀百科作品等书籍,做到承上启下,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外阅读习惯非一朝一夕养成,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天上课前3分钟,我让学生们交流读书收获,每月进行“阅读小明星”评比活动,以此激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今后,我将继续一路播撒阅读花香,与学生们一同收获阅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