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苑拾萃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读写结合

市子路小学 张丽红

整本书阅读自三年级训练始,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中寻找到读写结合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读”让“写”有可倾诉的依托,“写”让“读”变得更加丰富深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那么,基于整本书阅读可以怎样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

针对书中人物的读写结合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作者通过人物的命运,感染着读者的情感,左右着读者的喜悲。因此,利用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行读写结合,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梳理人物体会情感。例如,在阅读《瓦屋山桑》这本书之后,我在阅读汇报课上带领学生梳理人物关系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让他们写一写《瓦屋山桑》人物评点。学生的作品结构清晰,感情真挚,也因写作再次回读文本,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和文本所要传递的价值观的再领悟。

针对书中情节的读写结合

学生读一本书,往往更关注故事的情节,令人吃惊、捧腹大笑、热泪盈眶等情节更易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整本书阅读后,我会针对书中情节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如《列那狐的故事》阅读后,学生对书中好玩的情节印象深刻,我马上布置他们在日记上以《列那狐的那些搞笑事儿》为题,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介绍给别人。他们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都让我眼前一亮。

针对书中写法的读写结合

中高年级以后,学生对文章表达方法感受力日益增强,有时我会寻找表达特点典型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例如,在学习过《珍珠鸟》一课后,推荐给学生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传》。在阅读课上,学生对于冯骥才描写的特点鲜明、语言幽默风趣的人物感受颇深。我就以编撰《五三奇人录》为契机,请他们学习作家的写法,对班级同学进行描写,学生们写作激情高涨。

针对结尾的读写结合

文学作品的结尾往往都是开放的,只留一个情境,对人物的命运没有最终的交代,给读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是读写结合的契合点。例如,《青铜葵花》一书,我让学生想象青铜和葵花以后会不会再相见,请学生续写故事;学生续写热情高,有的甚至写成了长篇连载呢。

总之,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读写结合不仅可以锤炼学生的文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的读与写得到同步提升。

2023-12-19 市子路小学 张丽红 1 1 濮阳日报 c131511.html 1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读写结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