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最后一个标线施画完成,历时42个月的省道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定于1月20日正式通车。
省道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39条横线中的“濮鹤线”跨越黄河的一段,是省、市级重点工程,也是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六局”)承建的第一座黄河大桥。线路全长14.065公里,其中濮阳市濮阳县段长9.075公里(含3.495公里接线)、山东鄄城县段长4.99公里(含0.865公里接线)。项目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每小时100公里。
攻坚克难保节点
自2020年7月开始第一根桩基施工、2021年5月主桥第一座承台当天上午成功浇筑、2022年12月主桥实现合龙到2023年1月全线1150片波形钢腹板箱梁全部预制完成等每一个工程重大节点,中建六局项目团队持续优化施工资源配置,克服多项困难,确保了工程顺利完工并验收。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初期,由于主桥位于黄河河道内,且黄河汛期持续时间长,施工环境复杂,在高峰时期,主桥现场同时有17台塔吊、32副挂篮、近600名工人处于工作状态,高空施工作业点多、安全风险系数高、管理难度大,项目部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攻坚克难,将各部门年轻同志临时抽调到现场管理工作,保障了挂篮材料进场验收、挂篮安装、挂篮移动等各项关键工序全过程验收;抓质量抢进度,项目结合BIM技术科学安排现场各工序流水作业,每日混凝土平均浇筑量700余立方米、钢筋平均消耗量150余吨、完成标准节段12个;由于主桥分为两联,对合龙段施工要求很高,项目与广联达进行合作对主桥标高实时进行监控测量,并将主桥分为3次进行合龙,最终在项目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历时10个月主桥长联连续梁3次合龙顺利完成,施工工期较计划工期提前了45天。
科技赋能成绩斐然
首次大面积应用波形钢腹板组合新技术,是该项目建设的一大亮点。据介绍,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属于在国内应用较少的一种新型梁型,具有结构新颖、体积大、自重大等特点。省道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全线的首片箱梁,成功架设在西堤内引桥29#—30#右幅的第一跨墩帽上。该项目使用的箱梁为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以下简称“波形梁”),在我省也是国内属首次大面积应用。该项目共有波形梁726片。由于首次大规模使用,施工队伍在施工经验少、效率低、工艺复杂情况下,钢筋翻样有360余种,模板需要400余块小型钢模,安装、拆除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对此,项目部对传统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在施工场地方面,项目利用既有桩结构,创新研发低空间占用率预制梁场,在桥梁建设红线内完成梁段的预制、存储及架设,从根本上解决梁场占用农田绿地、破坏生态的难题。该方法节省提梁区260t龙门吊2台、地上运梁车2台,减少了地面预制梁运输环节,并利用已完桩基替代CFG桩作为预制梁台座的基础,节省施工成本。
该项目以科技赋能生产建造,取得众多技术成果。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3项;完成省级QC成果6项、国家级QC二等成果1项,论文发表3篇,省级工法1项,河南省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微创新)成果特等奖1项,河南省BIM三等奖1项,四川省BIM三等奖1项,天津市优秀项目成果一等奖1项,“中建集团首批绿色示范工地”1项。
党建引领展现央企担当
在项目部党支部的引领下,项目部全员自觉践行“共生”文化理念,在一次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密切与驻地关系,展现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擦亮了中建六局品牌。
2022年学雷锋月活动期间,项目部党支部组织青年员工前往驻地白堽乡中心幼儿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 宣讲防疫知识”志愿服务活动,并向幼儿园赠送了文具和防疫物资;2022年6月,省道304项目部党支部组织承办“喜迎二十大,致敬奋斗者”歌唱慰问活动。项目部党支部通过慰问活动,鼓舞现场参建人员牢记央企责任使命,助推项目高效建设;2023年为应对高温造成的火灾隐患,项目部抽调水车编入属地“三夏”防火备用车,增援当地防火应急支援队伍,协助处理当地突发火情;“郑州7·20”暴雨受灾后,项目团队积极伸出援手,驰援灾区。为灾区群众捐款并送去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
黄河之上,鲁豫连心桥。省道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成为我市与菏泽市最直接的快速通道,成为河南省与山东省连接彼此、跨越空间的载体,终结黄河两岸往来绕行耗费时间长的历史,有效促进河南、山东两省经济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崔利辉 通讯员 周游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