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在语文教学方面似乎遇到了难以突破的困境,感觉授课过程未能如预期般顺畅。因此,在聆听其他教师授课的同时,我开始反思自身,探究是否已有固守成见的迹象。
上周四,杨老师的公开课讲授的是三年级上册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程内容富有趣味性,杨老师紧贴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课文内容及标题进行预测,逐步实现生活与语文的有效对接。课文内容并不复杂,学生们经阅读便能理解,因此,杨老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方面略显冗长。
然而,在评课过程中,部分教师的关注点却略有偏颇。有的教师强调生字词的学习,有的教师强调多种形式的阅读等。为确保能正确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教师需熟知教材、掌握教法及观察教学效果。鉴于该课程将参评优质课,我在征询意见时谨慎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杨老师应立足单元目标,结合前一篇精读课文进行全盘备课,明确本篇教材在单元中的地位;其次,优化教学语言,避免过于随意的表达;最后,精细备课,提纲挈领,细化并有条理地展开教学内容,同时控制好教学时间。私下里,我还建议杨老师明确教学目标,一堂课一个主题,减少重复内容。
近期,我还发现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等同对待。如在讲授《鹿和狼的故事》时,字词学习耗时二十几分钟,随后才开始划分课文结构;讲授《新型玻璃》时,教师过分强调朗读指导;讲授《彩色的翅膀》时,教师仅一味地讲解内容。我认为,精读课文犹如数学课的例题,略读课文则是拓展练习。精读课文教授学习方法,略读课文则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精读课文由教师把控较多,略读课文则交由学生自主练习。字词学习在精读课文中至关重要,但不同学段应有不同侧重点,略读课文则应让学生自行学习字词。
为深入了解教材编排意图,我重新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课标版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这些导向性辅助书籍明确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及选编课文的教学方法,并给出了其他各板块教学的指导性建议,实用性较强。
教师应基于工作实际,深入研究《教师教学用书》,学习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恰当的教学建议与方法,致力于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进而提升课堂效果,使之如春暖花开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