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多读。多文本阅读能让学生掌握多种实用阅读策略,为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新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满足课标要求,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营造自由氛围 让学生快乐阅读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的选择时,要贯彻“还读于生”的原则。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从中体验学习的满足和快乐,而不是仅仅要求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听取他人的见解。此外,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非教师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多文本阅读是目前最能切实解决学生阅读自由问题并保持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正如作家周国平先生所言:“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因此,若某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无法体会和享受阅读的乐趣,让他们视为负担,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充实与快乐,这种阅读才会融入他们的生活中,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此时阅读教学才算真正实现了应有的价值。
巧设问题 让学生独立展开自学
这一过程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略读和默读的阅读方法,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学生走进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加强引导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理解阅读的方法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多文本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及时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
学生在完成课文阅读后,要及时提供反馈。可以通过阐述个人感想、回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讲故事、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处理多文本内容时,教师应重视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反馈,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并注重激励性。同时,反馈要及时且有针对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总之,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应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师生交流分享,在合作分享中实现集体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