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主题是“写作品梗概”,“梗概”是指大略的内容或情节,而“作品”指的是整本书,也就是要提炼整本书大略的故事情节。这对小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整本书的梗概呢?可以从“三有一无”这个角度出发去考虑。
一有主要人物及高频人物的简介
一般梗概开篇要先介绍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以及主人公的基本情况,有什么特点、爱好,和其高度关联的人物有哪些,重点要介绍后面伴随故事发展高频出现且有存在意义的人物,附带也要介绍一下这个人物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像《〈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开篇为: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开篇为: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逝,随波莉姨妈生活,而姨妈却管不住他。他不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最近,他又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二有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
开篇的人物介绍,是为下面的写作展开叙述的基调,在开篇确定了人物的特点之后,后面就要围绕这一特点来展开。鲁滨逊是喜欢冒险的,那就写他的冒险经历,而省略他经营种植园的事情;汤姆是调皮捣蛋的,那就省略他懂事体贴的事例。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例要重点说,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中就重点选取了汤姆墓地试胆、杰克逊岛当小海盗、摩克托尔山洞探险三个典型事例。教师要教给学生围绕人物特点做好内容中典型事例的选取,这一点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借助目录进行。
三有明确的叙事线索
有了事例,在后面的叙述中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串联,在合并成段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方面,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好处理。最好的办法,还是借助目录,理出自己选择的典型事例之间的隐形联系,找出叙述线索。《〈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可以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进行叙述,在什么地方进行了什么探险;《〈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依次发生了什么,如何解决了住、吃、安全、孤独等问题。总之,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写梗概时,叙述顺序要在开始写之前,借助目录提前构思好。
一无“你”的点评
开篇时提到,“梗概”是指大略的内容或情节,它只是叙述,只是“你”对这本书主要内容的一个筛选和提炼。如果加了评论,那就不是梗概,而是书评或读后感。特别提出要注意这一点,是因为很多学生写惯了读后感,容易加入自己的评论。加评论就是写好梗概的“败笔”,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