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语言交流类活动的行与思

市昆吾小学 张聪聪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这句话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也可以得到体现。个体的语言表达是其社会品行和文化素养的直观体现,教师应精心组织开展语言类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学知识、懂道理。

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和课标精神,明确每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活动内容选择时,要紧紧围绕基本点展开。例如,在展示图片时,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并提出明确的问题,把问题的范围缩小。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弱,提问太宏观的问题不利于引导他们思考。教学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时,我提出问题:应该怎么样整理书包。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但是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整理书包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就能回答出应该怎样正确整理书包。因此,如何设置明确具体的问题,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必须加以雕琢的。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合开展的语言交流类活动有所不同。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教师设计的活动要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教学《我认识您了》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先讲了一个师生之间的小故事,并问他们听完故事有什么感受。学生说:“很感动,因为老师很关心学生。”我顺势引导他们也讲一讲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并评选出故事大王。学生们认真思考,主动分享自己与老师的故事,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绘本故事,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与学生开展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以语言为中介进行交流。例如,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第一课中,讲到小学生刚刚上学,要让他们感受自己身份的变化。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先让学生们自己说一说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新身份。这属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以达到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为目的。教学第二课《拉拉手,交朋友》时,我设置了五个小问题,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站起来互相交流,在语言交流中体会交朋友的乐趣,从而融入班集体。这属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强调交往与互动。

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教学语言,关注学生的需求,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对话,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传递、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4-05-21 市昆吾小学 张聪聪 1 1 濮阳日报 c140722.html 1 语言交流类活动的行与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