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话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品德培养重在童年,父母要趁早给予孩子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悉心教导,以免孩子成为依赖父母、缺乏责任心的人。
家庭教育指导师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中写道:“女儿小的时候喜欢做什么,我都鼓励她去做、去学习,有些她不喜欢的,我也引导她去做……这样无非是想培养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我身边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做某些事会耽误学习,因此剥夺了孩子本应承担的责任。这看似心疼孩子,实则让孩子失去了锻炼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大人为他们做事理所应当,缺乏感恩之心。实际上,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一种重要的课外学习,它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培养责任感和感恩心。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老班”,我很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整理能力。我用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他们养成爱整理、爱干净的好习惯,例如,“下课了,来整理,一换学具,二摆桌椅,三捡垃圾,有序离席。”“早上好,一进班就整理,边整理边早读。”从一年级刚开学时,我让家长为孩子准备三个带有拉链的透明文件袋。在课堂上,我手把手教给孩子如何整理学具和课桌:先把课本、本子等按语文、数学、综合分类装进三个相应文件袋内,竖着放在课桌左侧,再把装有铅笔橡皮的文具袋、湿巾、纸巾等杂物放在右侧。我给每个孩子的课桌两侧都安装了挂钩,一侧挂书包,一侧挂垃圾袋,平时产生的垃圾及时入袋。除了每人负责自己的卫生外,我还邀请几名孩子做班级的“卫生小管家”,帮助清扫走道、走廊、整理卫生工具等。他们从拿不稳扫把到现在扫地干净麻利,每每看到此景,我总是笑着对他们竖起大拇指:“真是个勤劳的小蜜蜂,你太能干啦!”为了增强孩子的成就感,我还在“班优”上为他们加上“为班级服务”10分。
在课余生活中,我号召孩子们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穿衣、吃饭,自己整理书包、学具,自己收拾床铺、整理房间,自己拿碗筷、收拾餐桌,甚至自己洗碗、做饭、扫地、洗衣服等。没有孩子做不到,只有家长给不给孩子机会去做。培养孩子爱劳动没有诀窍,只要让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并且能很快学会做。
做,方知生活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