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专刊·综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

市子路小学 程玉静

数学是潜在美很强的学科,数学学科精练的符号语言、独有的抽象艺术、严谨的逻辑体系、永恒的创新动力无不体现数学特有的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美妙之处,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研读教材 挖掘教材文本之美

学生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反复研究、商讨、修订,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不管是内容、图画、文字,还是编排体系都非常科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研读教材,可以发现数学教材各章节,都有美的因素,但由于数学学科具有准确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它的这种本质的美不像艺术那样外显,所以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情景,引导学生寻找不同角度的数学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美。比如,每一节课的编排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感受画面美,欣赏生活中的数学,提高数学美的欣赏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充分感受教材的文本之美。

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呈现数学形象之美

直观教学是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丰富学生直观经验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其享受到快乐,产生美感,教师就应尽可能地选择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中的美就在身边,从而触动学生的情趣,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数学的规律循环在建筑、音乐、舞蹈、四季轮回、月圆月缺的体现,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再如教学《对称》时,利用计算机课件形象地展示大自然的对称、人体的对称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精心设计作业活动 激发学生创造数学美

双减政策之下,作业设计一直受到一线教师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在学生具有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的能力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创造数学美的机会,通过设计形式多样且有趣的作业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创造数学美。在学习完《对称》这节课后,我会安排学生利用轴对称的原理,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形式,创造出自己心里的数学美。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融入数学故事之中,进而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生活中能够主动进行美学创新和创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审美教育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2024-05-28 市子路小学 程玉静 1 1 濮阳日报 c141144.html 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