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我总爱徜徉在教育名师著作的书海里,感受字里行间的美妙,体会智者的智慧。读了中学高级教师郑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后,我对教育的迷茫,终于如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
当前学生作业的布置多停留于智育的考察,着力于提高学习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素质培育,待学生毕业后则再无作业一说。深想我这几年来在教学中所布置的课后作业,的确多为学业任务,唯有学习郑英老师“布置一份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作业”,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怎样的作业才能具有这样的“生长”力量呢?
第一,教育学生做一名读者。读有厚重感的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使之成为生活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到了高年级,看有质地的电影,去从电影中经历不同人生,从电影人物、电影情节中感受对生命行为的反思,引导学生在观影后学习写影评甚至尝试为经典影片配音。
第二,教育学生做一名行者。在假期开启一段旅行,记录当下的故事,感受各地人文、风景;在周末采摘水果、放风筝、看日出,让学生学会在广大的天地和大自然里,去寻找美的踪迹和人生的意义。
第三,教育学生做一名创造者。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10年、20年,甚至30年后的自己,想象未来的事业发展、家庭生活,想象未来会如何对待他人、对待社会以及如何被社会对待,通过预演未来人生,为自己插上隐形的翅膀。
第四,教育学生做一名实践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去感受帮助他人、发挥能量的意义,提升自我认同感;培养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在兴趣爱好的陪伴下,哪怕只身一人,也如同拥有全世界,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自我满足感。通过在假期、周末布置上述作业,根据内容和时间给学生在班会课、班级群提供交流心得和收获的平台,在碰撞中汲取他人经验和智慧,持续丰富自己。在平凡的教学生涯中,能布置好一份这样的作业,能在学生的一生中留下印迹,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不仅可以使教师学习到作者通过书籍传递的教学问题解决之法,更能让教师感受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唯有多读书,才能更用心地关注教育日常,从中去见证学生和自身的共同成长;唯有潜心阅读和学习,才能在汲取光和热后去照亮自己、照亮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