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高照下的校园里,那一瘸一拐,蹒跚爬上楼梯,摇摇晃晃的身影就是我。先天性脱胯这一残酷的现实让父辈们难以接受,但没有压垮我。深耕课堂三十年,我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着自己,为学生心灵点亮了一盏盏启明灯。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我推崇的,我一直努力用心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新转学来的小轩,课堂上随意发言,和同学摩擦不断,口舌之战、拳打脚踢样样有;一不顺心,就号啕大哭,哭声震耳欲聋,任谁都制止不了。批评一次好一会儿,反复劝说点点头,转身还是老样子。每个任课老师提起他都头疼。
通过各种渠道我了解到,小轩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照看小轩。缺少父母之爱、隔代教育,导致他做事缺乏毅力,事事以自己为中心。
我时常和他聊天谈心,周末还把他请到家里,跟他讲我小时候上学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当我说到很多小朋友嘲笑我的身体缺陷时,他嘴里含着饺子瞪着我直掉眼泪。我告诉他,一个人一生会遇到种种困难,只有勇敢地去战胜困难,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才是勇者、强者、幸福的人。
我发现,社会实践活动更能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成功的自信。于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次活动都叫上小轩,并亲自带领他和同学们与交警一起值勤,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周末,我们又化身“红逗号”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小轩和其他同学做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濮阳各大社区的角落……
育人育心,浇花浇根。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小轩渐渐学会了乐于助人,和同学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也能理智解决,课堂上也变得乖巧多了。从内心唤醒孩子,使其心中产生新发现、新触动,才会有所改变。小轩感受到老师同学的温暖,再送出自己的爱心,得到赞赏,有了自信,就很好地融入班级大家庭了。
“莫道万千程,换取菁菁一片。”我这个“钢铁女汉子”身残志坚,一样惊鸿起舞。在教育的路上,以别样的舞姿,幸福地激扬生命,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