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即随着文本内容认识汉字、书写汉字,具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在具体的文本环境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文本构成要素,寻找识字契机,为学生识字提供支持。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夯实识字基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触碰学生的兴趣点,使其独特的心理感受随之跃动,字形、字义的融合更密切。
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深化识字认知。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最得人心,只要教师一讲故事,学生就精神百倍,竖起耳朵认真听。教师在随文识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吸引力的故事情境,使其在探究中形成深刻认知。
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开启识字思维。小学生喜欢参加各种游戏、校园活动等,教师要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识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自然而然地关注生字、认知生字。
强化巩固练习
识写结合重规范。当堂书写是最具时效性的识字练习环节,当识记生字告一段落,教师要留出时间,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趁热打铁,事半功倍。
及时复习促内化。教师要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后或第二天及时重组文本,让学生有选择性地重新阅读或进行拓展阅读,巩固复习,一两天之内多次识记,自然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家校合力巧运用。学生放学回家后,家长一方面要严格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生字,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帮助他们养成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要带学生走入社会,注意观察身边的招牌、广告牌等,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识字、巩固;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识字、写字的社会应用,提高识字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掘文本元素,又要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既要及时强化练习,又要坚持因材施教、正确评价,力争最大化地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