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语文教师,不止一次被家长这样追问:“怎么能让孩子爱上作文?”“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这些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简单概括的,因为教学生写作文,就像炖大骨汤一样,大火猛轰不行,必须文火慢炖。所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那么,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该怎样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五年级的写作要求,若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该做好这几件事——爱读书、细观察、用真情、会修改。
乐于阅读 积累习作素材
读喜欢的书。每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会动力十足,所以,想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就让他们选喜欢的书读。我发现,五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历史感兴趣,因为班里的书架上出现了《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和《趣味读史记》等书籍,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在这种大家不断地从家里带自己最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看的过程中,读书的氛围就有了。书架上还有一些听起来含金量不是很高的畅销书以及漫画等,但我认为让孩子觉得阅读是快乐的,是喜欢上阅读的第一步。
读能力范围内的书。尽量不要试图让二、三年级的孩子去读少儿版《红楼梦》,五、六年级的孩子去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大部分孩子就算真的读了也只是在读一个一个的字,根本不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如果孩子因为讨厌一本书而变得讨厌阅读,真的太得不偿失了。把阅读的兴趣放在功能之前,把阅读的体验放在目的之前,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阅读者。
仔细观察 把握事物特征
如何能够写出生动有趣、有感而发的好作文呢?最好的素材是自己经历过的、看过的或者体验过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孩子多观察生活,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全面,要对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如观察人物时,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动作、语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去观察,还要从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去观察。观察事物,既要从事物的形、声及结构等方面去观察,也要从不同方位、角度、顺序去观察,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事物。
其次,学会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事物有时候光用眼睛不行,许多事物不是仅有颜色、形状的,还有声音、味道、软硬、冷热等,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展开细致的观察。比如在看的基础上去听,去闻、去摸、去尝、去想,这样,才能更多地掌握事物的属性,写出的文章才能绘声绘色,形象具体。例如,在指导写动物的作文时,有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小乌龟、小仓鼠。孩子们看一看,逗一逗,喂喂食,近距离接触,这时候再提笔便有话可说了。
融入情感 让文章更生动
在写作时,想让作文打动人心,就必须融入自身的思想与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在写作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在平淡的叙述中加入丰富的场景、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使得语言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片落叶,这些微小的细节往往能传递最真挚的情感。
重视修改 提高文章质量
俗话说:“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让学生认识修改、学会修改,懂得哪里需要修改、为什么要改,才能一步步地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修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逐步完善,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来实施。初读改错字、漏字,再读改病句,又读改篇章,通过修改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重视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习作,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总之,小学五年级是开展写作教学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深入分析与研究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写作方面出现的问题,采用适合的方法,慢慢地稳步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为今后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