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文化,最擅长的就是他那糊弄着过日子的本事了。
记得小时候和父亲赶集回家的路上,自行车胎突然瘪了,此时路边就有位修车师傅,但父亲坚持要回家自己修车。到家后,父亲马上端来一盆清水,然后把自行车胎的红色里胎一点一点抽出来,再慢慢地按进水盆里,直到水盆里出现气泡。接着,父亲拿起剪刀,快速地剪下一块橡胶片,再拿锉子认真地打磨一番,然后小心地捞起水里的轮胎,用布擦干,随即把橡胶片抹上胶水粘到漏气的部位,一个崭新的补丁出现了。车胎终于不漏气了,父亲就是用他这独有的补胎方式,让这辆自行车效力了十几年。
他对待自己也是糊弄的态度。记得上小学时,一天父亲急匆匆地从工地回来,笑着说鞋底破了一个洞,还信誓旦旦地说要自己补鞋。我心里正疑惑着,父亲早已光着脚坐在院子里修鞋了。他小心地把自己的鞋放到铁架上,并认真地把鞋钉钉进鞋子里,修好鞋后,他随手拿了块布把鞋面上的土擦干净。父亲穿上自己修好的鞋,站起身像小孩子一样踏着步转了一圈,笑着说,这不挺好,不比修鞋的补的差。我被父亲逗乐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父亲已经许多年没买过新鞋了,我明白父亲的笑里一定有成功节约几块钱的喜悦。
如今家里条件比之前要好上许多,但父亲依然保持着他对付着过的习惯。前几天回家,我意外地发现菜园子竟添了两扇门,原来是父亲为了防偷窃,用废弃的粮食囤改装而成的,只是这门无法自动关上。这时只见父亲拿着铁锨,在门后面用力地挖坑,当坑有一米深时,他又找来一根粗壮的木头,一头放进坑里,另一头用布包上,再用铁丝箍住,小心地放在门上棱角处。我惊讶地发现,这次门会借助木头的力量自动关上。我看向父亲,为他竖起大拇指,父亲对自己的作品似乎也很满意,我俩不由得大笑起来。此时我不得不佩服父亲的糊弄点子,只是我更加清楚,他的一切奇思妙想都因着骨子里那份深深的节俭意识。
父亲不求精致,坚持“糊弄”着过日子。这份随意、节俭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地影响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