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苑拾萃

蛇年说说『也』『虫』『它』

市第八中学 刘会铭

2025年,正值乙巳蛇年。我国古代文化中,蛇享有极高的尊崇地位,女娲与伏羲,作为母神与人文始祖,其形象为人首蛇身,彰显了蛇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将深入探讨“也”“虫”“它”三个字的渊源与演变,揭示这些字与蛇文化的深厚联系。

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发现“蛇”与“虵”读音相同,均为“sh锓yí”,而从字义上推敲,“它”与“也”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联系。

经过深入研究,我发现“也”“虫”“它”均源自“蛇”的本字,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分化。甲骨文中的“也”字形似头尖身长的蛇,而隶书虽已有所变形,但仍隐约可见蛇头与蛇身的轮廓。基于此形象,含有“也”的字往往带有蜿蜒前行的意象,例如“池”字即描绘了水波的蜿蜒。

《说文解字》中记载:“它”为象形字,本义为蛇,而“虫”字在甲骨文中形似一条蛇,原指小型毒蛇。繁体字“蟲”泛指各类虫类,为动物的通称,特指昆虫。随着简化字的推广,“虫”字逐渐取代“蟲”,其代表的生物范围也随之扩大。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不成熟,为了区分细微概念,人们在表示蛇的“它”字左侧加上了表示类别区分的“虫”字,从而明确其为“爬虫”类动物;而原本的“它”字则演变为第三人称代词。在“它”字左侧加入“亻”(人),形成了与人相关的“佗”字,后演变为“他”字。刘半农创造了表示女性的第三人称“她”。自此,“它”“他”“她”在汉字体系中共存并发展。

“也”与“虫”在本字含义上的交叉,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亦有所体现。例如“地”字,其本义指动物活动的地面,“土”字旁代表土地本身,“也”与“虫”一样,均指虫类,是各种动物的总称,合而为一,表示生物活动的场所。

观察汉字所蕴含的地球生命状态,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它”“他”“她”在广袤的“地”上和谐共存、持续发展,这似乎是汉字演变中的一种机缘巧合,而在这巧合之中,蕴含着难以言喻的深邃奥秘。

2025-03-11 市第八中学 刘会铭 1 1 濮阳日报 c155747.html 1 蛇年说说『也』『虫』『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