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我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读书认真、投入。可是有一个学生非常显眼,他坐在桌子上,眼睛看着天花板,什么也不干,原因很简单,他认为前边同学的椅子比他的好,所以他不愿意坐在他自己认为不好的椅子上。猛一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可发生在小辉的身上,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以自我为中心、不体谅他人、有点蛮横的他,说理教育或强迫教育对他是无效的。
于是,我走到他的身边,把我的课本打开放到他的手里,他奇怪地翻了起来。我的数学课本上,被我批画得密密麻麻,有对教材的分析,有设计的习题,还有记录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名单。虽然内容很多,但是我写得工工整整。一会儿,他就从桌子上下来了,也加入到其他同学的读书行列。讲新课时,我把课本拿回,他上课听讲非常认真,练习也很积极。
课后,我夸奖他:“这节课,你表现得真好,我要给你妈妈发短信表示祝贺!”同时我表现出好奇的样子问:“这节课为什么表现得这么好呀?”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时老师上一节课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来备课!而且我坐在桌子上,后边的同学就看不见老师写的字了。”我高兴地说:“你能够体谅老师,想到了其他同学,并且能管住自己,真棒!”
一本打开的数学书,缓解了孩子心中的叛逆,激发了内心深处向善的因子。所以我们要善于抓住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予教育于无痕之中。有心无痕,润物无声,这既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无痕的教育,是没有大人个人意志的烙印,是尊重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