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邹艳丽)剪指甲、搀老人、擦玻璃……这群身着红马甲的“特别志愿者”,居然是曾经的“问题少年”。
近日,华龙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市人大代表宋丽萍和市慈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新“检察+代表+社工”帮教模式,组织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开展敬老志愿服务活动,让法律惩戒化为春日暖阳。
剪指甲现场变身帮教课堂。“奶奶,我动作轻一点儿,如果疼了您就喊停!”在华龙区瑞景新城小区广场,14岁的小林蹲着为一位八旬老人修指甲。这名3个月前低头玩手机、不愿交流的男孩,如今主动搀扶半身不遂的老爷爷上下三轮车。这位老人抹着眼泪说:“亲孙子都没给我剪过指甲。”检察官段文举起手机抓拍画面:“看!你们认真劳动的样子真帅!”
窗台绿植暗藏成长密码。宋丽萍指着窗台的月季说:“给蔫了的花浇浇水,向着太阳长,照样开得旺!”曾经沉迷于网络的小杰抢答道:“就像我们改过自新!”现场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些少年争先恐后地为盆栽松土、浇水,并把“法治金句”写进养护笔记。
公益服务激活责任基因。“被需要的感觉真棒!”检察官孙贝贝趁热打铁,“法律只能宽宥一次你们的年少无知,大家要珍惜这次机会。你们今天暖了老人的心,明天也一定能走好自己的阳光大道。”
终点不是惩戒,而是向阳而生。华龙区人民检察院一位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检察+代表”工作机制,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把法治教育课变成公益体验课,共同为迷途少年指点迷津,并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