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龙城广场涌动着别样的活力:营养医师在义诊台前为市民规划膳食方案,疾控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讲解“五彩餐盘”搭配,银发族跟着健身教练练习融入八段锦元素的健步操——这场由市卫生健康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医疗卫生机构联合举办的全民营养周暨“5·20”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理念在濮阳落地的生动图景,更折射出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基层智慧。
当5月17日至23日第11届“全民营养周”与5月20日第36届中国学生营养日“相遇”,全民总动员的号角在龙都大地吹响。濮阳的实践印证:健康中国的密码,不在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中,而在百姓的柴米油盐里;不在运动场的奖牌榜上,而在城市街巷的烟火气中。从龙城广场义诊的咨询台到学校食堂的智能营养秤,从社区健身角的智能体测仪到老年大学的膳食公开课,这座黄河岸边的古城,正用“食育+体育”的双桨,划动着全民健康的航船。
健康是生命的底色,平衡是生活的智慧。当餐盘学会与脚步对话,当膳食指南融入晨昏作息,健康便成为可触摸的日常。健康中国,需在动与静的平衡中破题。都市写字楼里,咖啡配汉堡的“效率午餐”成为打工人的常态;校园课桌前,孩子们埋头作业却挤不出半小时跳绳奔跑。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全球过早死亡案例中,近1/4与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相关。当久坐少动与营养失衡悄然透支一代人的健康,我们亟须找回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命节律,在《黄帝内经》“五谷为养”的古老智慧与大数据精准营养的现代科技间,架起通向健康的桥梁。
学生营养日的特殊意义,在于为健康中国埋下长远伏笔。数据显示,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19%,近视、脊柱侧弯等“成长的烦恼”背后,是营养知识欠缺与运动空间压缩的双重困境。食堂餐盘里的“隐形盐”终会沉淀为医疗账单上的数字,体育课让位的每一分钟都在透支民族未来的体能储备。而今,我市着力改善学校食堂就餐环境,落实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推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奏响成长节拍、跑出青春活力,成效初显。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餐盘盛着民族的未来,少年的脚步丈量着国家的底气。这些播撒在沃土上的种子,终将长成撑起国人体魄的栋梁之材。
从“吃得饱”到“吃得科学”,中国正以系统思维重塑健康生态。当健身步道成为城市新动脉,当老年食堂的营养标签比价格标签更受关注,这便是文明进阶的生动注脚。
吃出健康,吃出五千年文明的生存智慧;动向未来,动出新时代中国的昂扬姿态。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濮阳正用“营养+运动”的双重笔触,书写着属于全民健康的时代答卷。
刘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