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一直被视为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往往偏重于机械的计算和应试性训练,缺乏足够的实际应用和跨学科融合。这种作业设计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重新思考和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学时,学生会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合理地应用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如:在学习面积和体积相关知时,可要求学生通过测量家里房间的空间尺寸,并作出相应的计算求出面积和体积,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与此同时,在设计跨学科作业前,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背景、爱好、兴趣和经历,并为作业设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素材和情境。以“小数加法与减法”为例,可以设计以下跨学科作业。作业一:超市购物记账任务。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过程,根据商品价格计算总花费,设计一份购物清单,上面列有各种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清单计算每件商品的总价并累加,最后得出购物总花费。作业二:餐厅分账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餐厅服务员和顾客角色,服务员提供一份包含各种菜品价格的菜单,顾客根据自己所点的菜品进行总价计算并记录下来,最后,每个小组整理顾客账单,核对计算结果。作业三:旅行预算计划。设计一个旅行预算计划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想去的旅游目的地,并根据预算进行详细计划,期间学生需考虑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饮食费用等各个方面的开销,并进行小数加法与减法计算,确保总费用与预算相符。通过这几个跨学科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小数加法与减法知识,还能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应用的能力。
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还要有创新意识,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使作业变得富有情感,贴近生活,从而使作业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宝贵礼物”,是“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
教师应多研究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提高数学素养,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