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路北、昆吾路西、濮水河东,有一座不显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濮水苑社区服务站。在时间的沉淀中,这里的医务工作者默默践行着医者仁心、行医为民的基本职责。30年间,濮水苑社区服务站站长王伟忠始终坚守在基层门诊一线,凭借精湛高超的医术、谦和低调的人格魅力、兢兢业业的经营理念、精益求精的管理模式,为患者排忧解难,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书写着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信任延续:几十里奔波只为“王医生”
每天早上,王伟忠骑着他那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一路跟那些在河边晨练的、上早班或下夜班的、送孩子上学的熟人和朋友打着招呼。从家到濮水苑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条短短的600米的路程,是他每日的乐趣所在,这些熟人和朋友,都是30年来行医生涯中的感情积淀。有人打趣说:“王大夫是我们昆吾路的网红,城西很多人都是他的粉丝。”
早晨七点半,王伟忠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从1995年到2025年,30年间,无论寒暑,他的身影始终如期而至。而这个时间点,往往早已有患者在门口翘首以待。
患者刘女士是濮水苑社区服务站多年的老朋友,虽早已搬到华府山水居住,但她和她的家人一有头疼脑热,仍不辞辛苦横穿半个濮阳市前来就诊。她坦言:“换了住址,没换医生。找王医生,我心里才踏实。”不仅是她,很多患者也对王伟忠产生心理依赖,大家一致表示,在王大夫这里,吃药能好绝不给打针,打针能好绝不给输液,这样的医生,值得我们信任。
基于这份信任,在规定的集中参保期限内,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办理居民参保登记手续,其中甚至还有一位常住濮阳的台胞。他们告诉记者,医保定点到王伟忠这里,看病方便又放心。
患者与居民沉甸甸的信任与期盼,都装在王伟忠心里。他把这些视为一份责任、一种荣耀,并将其化作强化管理和提升服务的动力。
2022年度,濮水苑社区卫生服务站被授予濮阳市医疗保障经办优秀服务点。
行医传承:父辈楷模助力前行
王伟忠对医生的职业认知源自儿时的耳濡目染。其父是乡里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常年手提药箱奔走乡野,半夜出诊亦是常态。父亲吃苦耐劳、为善乡邻,乐于助人、敬业爱业,凡事尽心尽力不求回报。这些品性品德对王伟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巨大的震撼与影响。
有一次,王伟忠不慎骑车摔伤,得益于父亲的声望,不但获得陌生人热心相助,连修车的师傅也分文不收。这次意外让他感受到父辈医德的魅力,成为他选择医生作为终身职业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让他从此将救人危困视为责任与行医原则。
医者初心:在平凡中见证非凡
王伟忠的诊室不仅是诊治现场,更是生命前哨。半岁女童匡小雨,误吞树叶导致呼吸困难,家人慌乱之中来到濮水苑社区服务站求救。王伟忠临危不乱,精准分析操作,成功将异物取出,救了孩子一命。六岁男童宇浩被医院初步诊断为鼻窦炎。王伟忠结合临床表现与体征,经反复揣摩,坚持判断患儿属于肺部感染,并督促家长做进一步检查。孩子最终被确诊为双肺感染并实变,得到及时救治,避免了严重后果。
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王伟忠说:“这不就是我们基层门诊医生的日常嘛,没什么了不起,也不值得夸大炫耀。我们每天的本职工作就是救死扶伤、扶危济困。”
急救现场:在黄金时间赢回生命
重症急症突发,也是基层门诊需要严阵以待的日常。患者管先生突发胸闷前来求诊,王伟忠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其疑似心梗,随即让患者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由于处理及时,最终成功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王伟忠说:“遇到这种大病急症,特别考验基层医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要求诊断务必迅速准确,转诊处理越快越好,容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非常时期:坚守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王伟忠带领服务站全体医护人员冲在前线。他始终以一个基层医生的担当与良知温暖着社区,也守护着公共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解除之后,濮水苑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华龙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发热诊疗点,在全城药品紧缺的情况下,他坚持所有药品努力保持正常供应,成为社区居民与患者人心稳定的锚点。
医者仁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患者眼里,他是家人般的忠实守护者。30年来,当年的小病号大多已结婚成家、顺利生娃,他也顺理成章地升级为娃娃们的爷爷或姥爷。如果哪天碰巧他身边围着几个娃娃喊爷爷叫姥爷,大家也都见惯不怪,不觉惊讶。
在同事眼里,他是父兄般的长辈。护士程程,从小就是濮水苑社区服务站的“老病号”,卫校毕业后,终于如愿成为这里的一名新员工。护士长亚辉,已是工作8年的老员工,她说:“王大夫对我们太好了,简直就像对待孩子一样。”
在同行朋友眼里,他是值得尊敬的老大哥,遇事找他商量准能帮他人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在药品供应商眼里,他不仅是优秀的合作伙伴,彼此之间的相处更像朋友。他对新、特药的疗效分析精准独到,对新药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的研判也有独特的见解。
在爱人眼里,“他能吃苦、能吃亏,不虚荣、不虚伪,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好男人”。
一双老布鞋、一辆旧自行车,是他平时出行的标配。听说他最近终于喜提新车,并且还是响当当的老字号,凤凰牌。
百姓的医生:他为何不想搬家
84岁的靳老先生肺部感染,恰逢王伟忠外出学习,老人无奈辗转求医,病情未见好转。王伟忠回来后,为他精心诊治一周,老人才基本痊愈。靳老先生说:“这回要是王大夫在家该多好,我就不用受这么大的罪了。孩子给我们在新区买了房,不管咋劝我都不想搬走,跟王大夫当邻居,心里踏实。”
还有一位九旬高龄的郭大娘,多年来一直信赖王伟忠,儿女要安排她去海南过冬,大娘的第一反应却是:“伟忠去不?”
王伟忠说,让他倍觉感动的,不仅是患者对他无条件的信任与依赖,更有一些患者,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医患之间淳朴深厚的情谊。经常有人送来自种的蔬菜水果、五谷杂粮,“不是啥稀罕东西,就让王大夫尝尝新鲜。”张海村老王嫂带了刚出锅的大包子,逼着他“必须趁热吃一个”。濮水苑南区的史阿姨,每年冬天都要特意为他精心腌制一大罐咸菜。内黄一位患者,每次过来必定给他带一包自己家生产的腐竹。还有一位患者,给王伟忠带来了自家种的红薯,被婉拒后竟然坐在门口哭了……
“我何德何能,被大家如此厚爱。这份情感太重了,让我承受不起,无以为报。”王伟忠感慨地说。
30年来,王伟忠服务社区居民数十万人次,处理各类病患和紧急病例无数。他牢记办公室悬挂的“敬天爱人”4个大字,于他而言,每一位患者都似家人。王伟忠深知,对于患者和社区居民来说,他不仅是他们的社区医生,更被他们视为健康的“守护神”。王伟忠无比珍惜这份信任,不断强化管理,稳步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力求为患者提供一个舒心、高品质的就诊环境。
王伟忠说:“我从当年一个人执业的村卫生室,到今天拥有十几名医护人员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年一路走来,尽管付出了很多艰辛与努力,但是,也离不开市、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保局、食药监局等各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更离不开周边社区居民的关爱与支持。能被大家如此信赖,让患者感到‘心里踏实’,这是对我和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至高无上的褒奖。”
在濮水苑社区卫生服务站,从早晨七点半,到夜里九点半,王伟忠带领他的员工,以踏实的行动、谦逊的姿态、优质的医疗服务,每天都在谱写着感人的医患故事。他们就像濮水河畔那一行绿荫浓密的行道树,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