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石,在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社区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需求、新矛盾和新挑战。如何持续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成为党和政府在新时代面临的重要治理议题。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025年7月,濮阳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强调,要突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社区治理体系的核心,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的前提和关键。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强化基层党建引领的硬实力。当前,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的资金、资源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采购现代化、智能化管理设备,将社区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包括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运动健康、图书和报刊阅读等多元化服务。二是要增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党建软实力。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的体系建设,拓展基层党组织的覆盖范围,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等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教育和武装全党,确保基层党建的正确方向。要定期开展调研工作,深入社区,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意,及时向上级反映民情,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的能力。
完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增强党建整合力。当前,要建立健全多元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以制度建设推动社区治理模式转型。第一,要坚持统筹联动,建立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联动机制。各基层党组织要在进一步抓紧抓实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所在社区的区域划分,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搭建互动平台,通过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人员队伍联建、共同举办活动、党建阵地共用等具体措施,将社区内的党组织连成一片,形成大党建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同时,要把社区治理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将社区治理的工作与任务分解、安排给各多元治理主体,并按照治理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将社区治理成效考核与年度考核、干部任用考核等相结合,形成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第二,要完善监督问责机制,构筑基层党建的长效机制。要探索建立社区治理的监督问责机制,依照考核指标,对协同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定期进行考核,完善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互检、互评、互学、互鉴机制,相互学习经验,查找工作短板,促进共同提升。
改革党建引领方式,激活党建创新力。社区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梦想。社区治理工作者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首先,要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转变治理思维与理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深入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层党组织要把提升社区治理的整体效能作为工作目标,发挥政治引领、利益协调、宣传引导和服务保障等功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把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等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成为沟通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桥梁与平台。其次,要创新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各社区要在严格执行党和政府对社区治理的要求基础上,立足本社区实际,广泛学习和借鉴先进社区的治理经验,汲取精华,取长补短,将好的经验和做法与本社区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本社区的治理难题,探索建立有特色、有效果的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