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厉行勤俭节约是中央八项规定的一条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遵循。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传统美德。三国名相诸葛亮一生自奉俭约、淡泊名利,教育后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成为垂范后世的千古名言。同样,一辈子生活俭朴,为人稳重踏实的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也将俭朴之德当作家教的重要内容。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他在分析了奢靡的危害、俭素的好处之后,说:“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鼓励儿子不要为世俗的风气所左右,而应当计深谋远,持身俭素。其子司马康在父亲的教诲下,从小俭朴自律,入仕后为官廉洁,称誉于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节约,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格外重视吸取历史教训,反对奢靡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借着一根灯芯的微弱光亮,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经典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延安时期,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来到延安,当他见到朱德同志时,眼前的这位八路军总司令竟穿着粗布衫,像个庄稼汉。他不禁感慨赋诗,“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靠着这种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廉洁作风,才赢得了民心,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我们从这些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看到,唯有节俭、生活简朴,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使那些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失去效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现在综合国力增强了,但我们面对的矛盾和风险不是少了而是增多了;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了而是更为艰巨复杂了。越是发展,越要奋斗。过去的辉煌成就是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取得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仍要靠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精神来创造。肩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使命,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精神,让有限的资源迸发无限的能量。
现在,全国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党中央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作了修订。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过紧日子,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视若无睹、充耳不闻,个别党政机关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有的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使用公务用车;有的违规超标准接待,并安排使用公款支付接待费用;有的违反过紧日子要求,违规建设楼堂馆所。“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等作风突出问题依然值得警惕。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需,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倡导俭朴、力戒浪费,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狠刹浪费之风,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带头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从一餐饭、一瓶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争做勤俭节约的标杆,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