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乡村全面振兴

生态攻坚 防汛为民 产业兴农

——范县白衣阁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作为黄河流域核心辐射区域,近年来,范县白衣阁镇主动契合国家及省、市、县相关部署,协同推进生态保护、防汛减灾与产业发展,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地见效。

生态攻坚——

精准治污守护蓝天底色,综合施策绘就镇村新景

白衣阁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多举措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一是深化全域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纵深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聚焦“散尘”污染治理,实施动态化、网格化监管,强化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精细化管控。针对“散乱污”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建立清单化管理机制。近年来,白衣阁镇取缔无证经营、超标排放等“散乱污”企业2家。创新秸秆禁烧监管模式,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落实全域全时段禁烧要求,今年以来,处置火点隐患27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提升12%。

二是强化畜禽养殖治理,构建绿色养殖体系。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对全镇43家养殖场(户)实施“一户一策”规范化治理。重点整治肉鸡、蛋鸡、生猪等养殖单元的粪污处理设施,新建、改建标准化粪污收集池8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92%以上。建立养殖污染治理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

三是强化河道系统治理,构建畅通生态水系。围绕“三沟四渠”骨干水系,系统推进全线清淤疏浚、岸坡生态整治及河道修复工程。对镇域内51条河道实施常态化清淤作业,集中拆除违规渔网、地笼等河道障碍物30余处,有效打通水系卡口堵点。建立健全河道日常巡查与动态监管机制,利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扩大监管覆盖面,严格查处非法排污、倾倒垃圾等涉水违法行为,强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

防汛为民——

使命在肩筑牢安全堤坝,机制创新保障民生底线

白衣阁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超前谋划、科学防控,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

一是扛责在肩,夯实防汛根基。深刻领悟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方针,优化指挥部架构,建立多部门联合机制,提升协同作战能力。迅速组建40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防汛一线树旗帜、亮身份。落实“三联五帮”机制,全面开展危旧房排查、应急物资调配等工作。召开镇村两级“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会议,按“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明确责任人与岗位职责,清查物资储备,确保责任到人、物资到位。

二是聚焦关键,提升应急能力。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与干部带班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及雨情水情。遇强降雨天气提前布控,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并上报。为各村制订防汛应急预案,明确队伍人员与流程,构建全面预案体系。提前做好河沟清淤、防汛薄弱段加固工作,保障行洪安全。在防汛关键期,加大安全隐患巡查力度,建立隐患清单,“一点一策”做好管控工作,绘制风险隐患“一张图”,实现精准防控。

三是精准发力,强化保障支撑。全面清点防汛物资,扩充储备种类,强化管理,确保调得出、用得上。通过大喇叭、宣传车等宣讲安全信息,走访提醒重点人群147户,增强群众防汛意识。开展防汛应急抢险装备培训,提升应急队伍技能水平;分批组织1100余户商户开展防汛应急培训,讲解知识、示范技能,凝聚全社会防汛合力,确保安全度汛。

产业兴农——

生态引领筑就绿色基底,产业融合激活振兴动能

白衣阁镇立足资源禀赋,以绿色转型为主线,通过空间重构、业态融合与产业升级,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为导向,打造“东药、南粮、中园”三条产业带,推动农业高效转型。东线生态药果带聚焦药果特色种植,打造融合观光与教育功能的500亩中药材基地,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300亩林果区采用生态循环模式,每亩年产秋月梨4000余公斤,年收入超500万元。南线智慧粮产带发展智慧农业,5000亩粮食产区推广全周期现代化管理,亩产优质小麦675公斤,带动11个村集体增收逾8万元;未来,将依托烘干塔项目,推动小麦“产购储”一体化发展。中线循环农业带重点规划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集约化发展花卉种植、畜禽养殖和蔬菜种植产业,惠丰花卉年产值3000万元,远景种禽年销售额7000万元,耕旭农业、绿邦农业带动130余人年均增收1.8万元。

二是深挖文化资源,激活绿色经济动能。整合黄河文化、红色基因与生态资源,打造“红绿金”三色特色文旅线路。“红色线路”以晋冀鲁豫野战军旧址为核心,建设红色文化展馆,开展主题教育,增强文化凝聚力。“绿色线路”串联古镇、非遗工坊和农业园区,推出四季全时旅游体验线路,带动消费提升。“金色线路”依托“产学研”合作基地,开设“田间大学”,举办农业技术与电商培训40余场,培训农民1500余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布局新兴业态,推动绿色协同发展。构建农工贸互促共进的现代产业体系。生态农业显著升级,投建生态肥料基地,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带动就业100人。绿色工业实现突破。引进精品羽绒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工作岗位500个,年产值20亿元。商贸服务大幅提质。建设城南城市综合体,打造高标准酒店与会议中心,安置就业150余人,年实现利税1200万元,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崔若琳

2025-09-11 ——范县白衣阁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 1 1 濮阳日报 c164176.html 1 生态攻坚 防汛为民 产业兴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