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来到成都,几经周折后乘坐旅游专列前往都江堰,一睹这震惊世界的古代水利工程风采。
我们乘观光车抵达玉垒阁——观赏都江堰的最佳位置。踏上木质楼梯,“笃笃”声似叩响岁月之门。登顶后,风四面涌来,玉垒阁宛如云海中的古船。凭栏远眺,岷江如练,鱼嘴分水堤将其劈为两半:内江似碧玉穿城,外江若黄绸奔涌,光泽各异。对岸群峰叠翠,薄雾绕山腰,道观飞檐隐于苍翠间;脚下堰功道石板温润,远处成都平原田地如棋盘。江风裹挟清凉与草木香,恍惚间,两千年前的凿石声与此刻江涛声交织成赞歌。
经导游讲解,我知晓都江堰治水原理依赖三大核心部分。其一为鱼嘴,形似鲸鱼嘴伸入江心,将岷江分为深窄的内江与浅阔的外江。丰水期外江江面宽、流速缓,分流六成洪水;枯水期内江河道深、流速快,截留四成水源,实现“四六分水”。其二是飞沙堰,位于鱼嘴与宝瓶口之间。内江江水因江面骤变深窄形成漩涡,裹挟泥沙至飞沙堰,最终六成江水带八成泥沙流向外江,达成“二八分沙”,确保流向成都平原的内江水清澈。其三为宝瓶口,是凿穿玉垒山形成的狭窄通道,能控制进入平原的水量,既保障灌溉稳定,又防洪水泛滥。三者配合无须人工操控,实现“旱涝从人”,尽显李冰“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治水智慧。
走下玉垒阁,我们来到二王庙。它隐于岷江东岸玉垒山麓,红墙黛瓦在古柏间错落。拾级而上,庙门“二王庙”匾额笔力浑厚,两侧楹联道尽李冰父子功绩。前殿李冰石像衣袂带风,凝望岷江;后殿二郎神英姿勃发,身旁铁铸模型诉说“深淘滩、低作堰”的智慧。庙内古柏参天,千年黄葛树枝繁叶茂,香火与江涛声交织成跨越千年的赞歌。
都江堰老子庙藏于玉垒山深处,青瓦红墙依山势铺展,透着道家意韵。正殿老子塑像身着素袍,面容慈和,目光含玄机。塑像前青烟袅袅,与殿外松涛相和,更显空灵。这水利奇迹正体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哲理。后园“悟道泉”自石缝渗出,叮咚作响,泉边古柏盘根错节,相传是古人悟道之地。透过紫薇花,既能望见远处都江堰吞吐江河,又能感受近处庙宇的静谧,仿佛能看到李冰在此观水悟道,将天地至理融入江流。
从二王庙下来便是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它横跨岷江,似醒着的巨蟒,红褐色木梁泛光,十四根碗口粗竹缆连接两岸青山。游客扶栏而行,惊叹江水奔腾,又因桥晃左右趔趄,惊呼声中带着笑意。桥身“咯吱”轻响与江风呜咽交织,似在诉说百年前夫妻建桥的故事。桥中央,几位老人倚栏闲谈,蒲扇轻摇,话语带着川音软糯。竹缆上的红绸带迎风猎猎,每一条都承载着祈愿。安澜索桥就在喧闹与宁静中,见证江水东去、岁月流淌。
耳畔江水轰鸣,似在诉说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指尖触碰千年巨石,仿佛触摸到这震惊世界的水利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