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以“抢”破局 以“快”制胜

全市农机部门全力以赴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本报讯 (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陈晓霞) 今年“三秋”生产启动以来,受持续阴雨、低温寡照天气影响,我市土壤湿黏导致机收进度放缓,秋粮晾晒、存储压力骤增。面对不利形势,全市农机部门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以“抢”字贯穿工作全过程,以“快”字突破天气困局。“双节”期间全员坚守岗位,全力推进农机化生产,最大限度降低阴雨天气影响,坚决守护秋粮丰收成果。

截至10月8日20时,全市已投入玉米、花生、大豆等各类收获机械5100余台,其中履带式收获机械444台。全市251万亩玉米已累计收获239.61万亩,收获占比超九成,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华龙区、经开区、工业园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米收获基本结束,玉米收获进度目前位居全省第一。

一线督导全覆盖。全市农机部门组建6个分包县(区)生产服务指导组,实现各县(区)全覆盖,每组由1名县级干部带队。秋收期间,工作人员放弃“双节”休假,每日深入田间地头、烘干站点、农机合作社,督导农机化生产进度,调研烘干能力、收储现状与土壤墒情,开展机收损失率监测,现场协助解决粮食存储、烘干设备对接、机具调配等实际难题,确保问题快速解决。

高效协调促推进。在前期全市“三秋”农机化生产会议部署基础上,全市农机部门结合督导情况、天气变化、机收进度等,召开3次“三秋”农机生产推进会,动态研判机收进度,针对安全宣传不到位、生产服务不细致等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双节”期间,累计发出督导提醒5次,重点督促降雨间歇期作业安排,实现督导协调高效响应。

动态通报明底数。全市农机部门建立秋收进度每日通报机制,汇总各县(区)机收面积、烘干数量、收储进度等数据,形成全市进度报表,为优化督导重点、调整调度方案提供数据支撑。2次核实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数量与分布情况,确保应急设备向需求迫切区域倾斜。

调试机具保良态。降雨期间,全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技术力量深入一线,根据作业需求科学调整机具作业参数,指导机手规范操作,严控机收损失率在国家标准以内。全市累计保养调试农机具超6万台(套),确保天气转好后机具可立即投入作业。针对部分积水地块,19个应急作业服务队组织359台排灌设备排除积水、快速散墒,为机械进地作业创造了条件。

信息服务促抢收。全市农机部门通过市县、县乡、乡村三级“三秋”农机微信群,发送服务信息超2万条,强化气象预警与作业引导。通过濮阳智慧农机平台发布气象预警、作业进度、烘干网点分布、安全作业提醒等信息,引导机手合理规划抢收路线,提升机具调度效率。组建10支农机安全流动宣传队,累计巡回宣教200余车次,受众1万余人次,保障机收作业高效安全。

应急保障全链条。全市农机部门成立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9个,对接粮食烘干点56家、烘干设备79台、日烘干能力5063.5吨。按“市内共享、县际互助、远近结合、多方互动”原则,向全市公布烘干点名录,挖掘烘干潜能。引导148家收储点备足晾晒场地,提供“代烘干、代储存、代销售”服务,减少农户运输与存储压力。同时,协调大型粮商推行“收购+烘干”经营模式,按高于市场收购价2~3分/斤的价格敞开收购玉米湿籽粒,提升籽粒型履带式机收模式吸引力。

三级联动强根基。省、市、县三级农机部门密切互动、信息互通,市农机发展中心主动联系17家市级及以上区域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讲解应急救灾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并组织市县两级参加全省“三秋”应急救灾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视频会,指导县(区)快速推进秋粮生产补助与应急救灾机具购置补贴工作,推动区域农机服务中心购入应急救灾机具,提高应急作业能力。

地区互助强支撑。全市农机部门提前对接本地及外地引进履带机194台,与山东聊城、菏泽和河北大名等地签订农机作业跨区域互助协议,确保在本地机具不足或天气持续恶化时,可快速补充作业力量,保障秋收工作高效推进。

多方协作强保障。全市农机部门联合电力部门发布安全作业提醒,告知机手远离高压电线,严防碰撞事故;联合气象部门建立实时共享机制,每日发布降雨、气温等预警信息,指导机手精准把握抢收窗口期;联合农业部门加强农情调度,共享秋粮成熟度、地块积水、机收进度等信息,实现农机与农情精准匹配;联合交通、高速管理部门开辟农机“保通保畅”绿色通道,保障跨区域作业机具优先通行,缩短转运时间,提升秋粮收获效率。

2025-10-10 以“抢”破局 以“快”制胜 1 1 濮阳日报 c165380.html 1 全市农机部门全力以赴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