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前沿

一次经历就是一次学习

□ 史明安

“老师,小博和小冉打架了,这件事情很严重!”学生小林慌慌张张地走进办公室对我说。

隔着办公室的窗户,我看到小博一只手捂着眼朝办公室走来。走进办公室的小博像斗败的大公鸡,垂头丧气,而紧随其后的小冉也是一脸怒气未消的样子。

我先把受伤的小博拉到跟前,问他眼睛的情况。他强忍着睁开眼后又迅速闭上,口里说着“没事,没事”。我查看过他的伤情,还好并无大碍,就让他坐在办公桌前闭着眼休息。

打架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是一个重大事件。教师如何把握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心灵的成长呢?

毫无疑问,一定要先弄清事情的原委,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让小博先说原因,他说是因为下课后小冉把他的桌子推倒,所以他才动的手,然后在两个人厮打的过程中,小冉用拳头伤到了他的眼睛。很显然,小博在选择性地陈述事实。

随后,小冉的解释是,上课时小博在他身后不停地拍打他的后脑勺,所以他才动手打了小博。

小冉说时,小博一言不发。一切真相大白。小博是肇事者也是受害者,小冉明显是防卫过当。两个孩子都有错。

如何进一步处理呢?我是用爱的和风细雨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是对他们进行讲道理式的空洞说教,抑或像狱卒对待犯人一样进行一次严厉的惩罚呢?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学生盖贺克弄伤了马克森斯大叔的眼睛后,马修老师惩罚盖贺克去医院照顾马克森斯大叔,让他在观察病人的痛苦过程中反省自己的错误。

好的教育,就是实现孩子心灵的成长。马修老师将这件不好的事,变成了学生成长的契机。他让盖贺克在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在忏悔中接受心灵的惩罚,从而对错误行为形成了正确理解和积极反应。马修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很值得我学习。因此,对待犯错的孩子,教师在弄清事情原委后,应引导孩子进行反思。

我先提出要求,让两个孩子都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件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小博坦诚地说,课堂上应该专心听讲,不该影响别人。我进一步引导他认识到,无故拍打别人的后脑勺不仅干扰他人学习,更是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小博要承担打架事件的主要责任。另外,对别人的骚扰往往会引来对方的反击,使自己也深受伤害。

接着我告诉小冉,这件事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比如警告对方、报告老师等。小冉说:“我警告小博了,但不管用。”我提醒小冉:“那么你的底线在哪里?这次已经把小博的眼打得睁不开,幸运的是尚无大碍,下次你还会这么幸运吗?”

我让小冉细心地查看小博受伤的眼睛,然后问问小博现在的感受。小博说:“疼。”我对小冉说:“小博是和你闹着玩的,你把他的桌子掀了,也踢了他,还把他打得眼都睁不开,你看他有多难受……”我的话还没说完,小冉已经泪流满面,与他刚进办公室时判若两人。

一次经历就是一次学习。当悔恨的泪水流下,那种对自己过失发自心底的愧疚和心灵深处的忏悔会使小冉实现一次深度学习。当然,对于小博也是一样。至此,经历了这次打架事件以后,两个孩子都在不断反省,都在提高自己的认识。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面对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时,应保持一份从容和淡定,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去反思、修正,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理解中实现深度成长。

2018-10-08 □ 史明安 1 1 濮阳日报 c22839.html 1 一次经历就是一次学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