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群体,敏感且情绪易波动。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班主任作为学校基本单位的管理者,是学生成长进步的主导力量。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影响整个班级环境,关乎学生的成长,甚至影响其终身发展。依托正面管教相关理论,结合实践研究,课题组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首先,建立“共情”,提升教育效果。正面管教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叫“共情”,在家庭教育中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应将其运用到学校教育之中。“共情”强调老师和学生交流后,老师应具有学生相同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表示理解。班主任可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谈感受,先肯定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达到共情的效果。但共情不是宽恕和完全认同,而只是为解决问题做铺垫,成功后进行积极引导,提升教育效果。
其次,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教育原则。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独特性,对他们的教育要和善而坚定,即“态度和善,原则坚定”。应从多方面了解和关爱学生,做一个有爱的老师,在交流中清晰地表达善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时,爱不是放纵,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清楚表达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并严格坚持自己的原则。
最后,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超强的创造力、强烈的好奇心、勇敢、善良等品质,在某些时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班主任应具备一双发现学生积极品质的眼睛,充分利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善于发现、乐于发现,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虽然高中学段班主任的工作异常繁重,但仍不能忽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中班级管理中,看似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但它是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能帮助老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正面管教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不断发展自我,更好地服务学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辱党和国家交给教师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