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间接进行交流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这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人们也在通过合作交流谋求自身发展,进而有所创新创造。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的师友小组即为对这一理论的创新实践,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方法之一。
具体来说,同桌两人即可结为师友小组,两人谁在哪一方面较优秀谁就是师傅,另一人即为学友。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通过师友团结合作、互助学习,最终实现师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实现共赢。
师友小组的建设,首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和性别,按照优秀搭配一般、良好搭配较弱的均衡标准,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理化搭配师友小组,同时应将习惯、爱好、性格等因素考虑进去。其次,一旦搭配好,要尽可能保持稳定,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搭配效果及需要实施动态调整。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每周根据师友小组积分,评出优秀师友小组、优秀师傅、优秀学友;每学期期末,结合一学期的积分评出金牌师友,银牌师友和铜牌师友,以竞争促发展、显活力。
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师傅和学友利用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自主预习,师傅检查学友的预习情况。课中,师傅督促学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并认真做好笔记。合作交流时,先由学友说给师傅听,如果错误,师傅要纠正;如果正确,师傅要追问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课后,师傅检查学友当天的学习内容并督促其过关,根据一天的学习内容为学友出题。师傅和学友每天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等进行反思,取长补短。
多样化的评价包括师友之间的互评、学友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师友小组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师友任务的完成情况,合作的态度以及参与积极性等。
目前,在各项制度的保障与激励下,师友小组这一教学策略已显现出以下优势: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增加了有效学习时间,减少了学习旁观者,让学生学会自学、主动思维,更好地诱发教师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相信随着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师友小组这一模式会日趋成熟,一定会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的高效课堂改革也可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