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前沿

探索体验式学习系列之五

学科实践 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路径 体验学习 促进知识生命化的有效手段

核心素养是人身上具备的可以真实而持续地表现出来的素质。它的形成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没有行动、创造、体验、感悟,只有记忆、背诵、理解、思维,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素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书本的知识与学生的身心有机融为一体,外在的知识才能变成学生内在的能力和品格。

学科实践创新育人方式

学科实践指的是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实践,即学科学习共同体怀着共享的愿景与价值观,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

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行结合的学习方式,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现了人们对学科教育理解的进一步深化,是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为了实践的真正的学科体验实践,其宗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学科成于专业的实践,学科在实践中发展。学科实践的学科育人价值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学科实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学科实践和学科育人价值是提升学科教育的两翼,是学科落实和培养核心素养的两大创新举措。学科实践是兼具学科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更强调通过实践获取、理解与运用知识,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巩固、创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学科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而且强调真实的社会性。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是以学科的形式进行的,是一种以身体参与和亲身经历为表现形式,以“体验和感悟”为内在特征的学习活动。

素养教学变革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教师应秉持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导向理念,积极探索大概念引领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注重探究实践和科学思维培养,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实现课堂教学从掌握知识到发展素养的转变。

真实、生动、直观且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和核心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境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和发展认识知识的思路与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除此以外,鼓励和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发学习情境素材,利用多种素材、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是一个自我建构、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环节,注重运用探究式、建构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如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用跨学科的思维培养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

体验学习促进知识“生命化”

体验学习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生命化,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性、智慧、品格、气质和生命。从教师的角度讲,基于情境教学的设计,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了三个水平的操作系统:实体性现场操作、模拟性相似操作和符号性趣味操作。从学生的角度讲,在情境中学习知识,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这是一个用生命来学习的过程,这是给生命注入知识的过程。

市油田教育中心 王明平

2022-05-27 探索体验式学习系列之五 1 1 濮阳日报 c99439.html 1 学科实践 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路径 体验学习 促进知识生命化的有效手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