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用无微不至的关爱守护学生,让学生敞开心扉,获得温暖。
新学期开始,我们班来了一位转校生。来学校报到那天,他爸爸对我说:“郭老师,孩子调皮,您多费心。”入班的第一天,他就跟同学打架,还在课上睡大觉。当天晚上我就跟家长详细沟通。我初步判断,大概是因为陌生的环境让孩子不安和不信任。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细心地观察他,发现他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他总爱欺负别的同学,例如堵在门口不让同学进出教室,或把别人压倒。很多同学都挺讨厌他的,我心里也捏了一把汗。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有了转变。那天上课他低着头,我灵机一动,开始夸他:“小雨今天表现怎么这么棒呀,一直低着头认真听呢!”他一听到自己的名字,敏感地抬起头,身体也跟着坐正了。我微笑地看着他,其他同学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这样一夸,奇迹发生了,剩下的半节课,他竟然认真地听完了,作业也工整了。
第二天他跟在我的身后缠着我,用他那柔软的小手攥着我的手:“老师,摸摸我的头,烫不烫?”。那种依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我俯下身来,认真地摸了摸他的额头。其实他的头一点也不烫,可能就是想获取关心。“没事,去玩吧!”我安慰道。
融慧体育比赛时,他同时参加了两项集体活动,赛场上表现很棒。于是我趁热打铁,肯定了他的优势,表达了我对他的期望,鼓励他继续努力。现在,他变得特别关心班里的事:主动劝架,拉齐桌子,帮生病的同学收拾书包等等,只要班里一有任务,他就抢着去做。
爱,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用爱架起一座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