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兴趣是学生主动阅读和探索文章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某些情绪密切相关,也与学生所处的阅读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古有孟母三迁,可想而知,环境在学生的阅读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把名人的话和教育故事打印成纸,贴在教室的墙上,或将名牌制成书签等文具时刻提醒学生生活的真谛,鼓励学生加强阅读。
一、创设情境 身临其境
在诗歌阅读学习中,我们可以把优美的文字与轻快的音乐、优美的风景画结合起来,加上教师的深度阅读,激发学生的心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用意象之美让学生在诗歌中圈出意象,用适合场景的音乐,与意象相一致的国画,并用创作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介绍每一首诗时,可以用同一主题的诗歌、同一作者的诗歌、同一情感类型的诗歌来扩大古诗词的阅读量,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意象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升魅力 引导带动
在现在的课堂上,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组织能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我们认识的所有名师一样,他们身上总有让学生惊叹的地方。他们会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引导学生在教室里穿越书海。那么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多练习、多思考,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熟练背诵 学会技巧
有效地阅读会给人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吸引读者的心,促使他们积极跟随、模仿、规范地阅读。在同一篇课文中,班上背诵水平高的孩子和阅读水平低的孩子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老人与海鸥》,一篇描写老人喂海鸥的文章,前读的抑扬顿挫让人觉得文字优美,画面温馨,也不受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影响。后者是逐字逐句的停顿,感觉很流畅。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练习背诵技巧,在课堂阅读中展示好背诵技巧,把学生带进”农村”、带进情境,让他们更好的对阅读产生兴趣。
“久熏幽兰人自香”,阅读能启人心智,积淀学养,激励思考,指点迷津。老师要多借鉴名家经验、多读书、读好书,提升教师的工作素养和班级管理能力,为学生阅读专业成长提供平台,让学生们在讲述和聆听中畅游书海,共品书香,共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