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营造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 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思考,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制作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行民主教学 构建轻松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教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以信任鼓励的语言和目光,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教师还需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教师要及时关注每一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要及时热情地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